這是艾石克先生的個人第六部著作,但就長篇小說就應該是第二部。跟前作《外賣殺人事件》的故事同時走黑暗悲觀風:殺人、黑社會、欺詐元素齊全。
順帶重溫一下去年寫的讀後感
艾石克一向擅長把故事中的人物關係作出複雜交錯的設置。簡單來說就是角色的微妙關係會在故事發展的時候慢慢解構加強了故事性。這個《網約車殺人事件》故事人物雖然多,但複雜度調低了一點;火牛、泰哥、車房英、馬交棟等角色都是推進追逐劇情的過客。跟主角利耀文、太太、豆豆等主角根本上都沒有太大關連,大部分過程都傾向作者在本作中一再強調的「偶然性」。
網約車殺人事件 艾石克著 - 偶然遇上的悲劇 (點子出版)
故事講及主角利耀文(利記)是網約車司機。他為了妻子金錢上的需要,打算奪走相熟乘客歎叔的一筆巨款。這是一個基於貪婪引發起一連串追逐仇殺的故事。
人物關係相對簡單了點,取而代之的是增強了的流動性與動作感。上次主題是外賣,所以也是以送外賣的凶案現場作為故事藍本。這次網約車為主題的關係,故事人物的「流動性」也大幅提高,覆蓋範圍由元朗、天水圍、洪水橋……
故事跟着好像跟着主角與他的車一樣四處遊走,偶然去了這裏、偶然遇上這個人,跟作者提出那個「偶然的必然」的思想很貼切。
動作方面,打鬥與飛車的情節亦相對多,出拳轉身縮手,兩人對拳的描寫亦十分細緻。車與車追逐與撞撃的情節亦令讀者深刻。我想如果把故事拍成一套電影,應該是傾向動作片多於推理片。
由於作者為「故事的偶然性」標明了旗幟(也可說是戴了頭盔),讀者面對多次的「剛好遇著岩岩」故事發展在也理應(只好)安份地去看。畢竟「剛好遇著岩岩」的事情真的可以加強了故事的突發性。不過個人就有點不滿「5噸半女神」這名角色,跟故事主體沒有太大關係的她戲份出奇地多。我期待故事發展後期體會到她原來有特殊身份,原來就只是一個為情而變態的狠角色。
作者在後記中提到「作者的痛苦通常建築在讀者痛苦之上。」艾石克近年的作品都傾向悲觀,甚至連早兩年前的《幽閉書》也主要是走困局風格,出路難尋之感都傾向悲觀。反而較早年出版的《黑科技連環事件》,關係雖然都是錯綜複雜,但還是存留了幾份浪漫。
主角利耀文多次提及不想因一己私欲累及身邊人,但故事最後的根本是:一切身邊人的犧牲與痛苦多少都是來自他。一往情深的豆豆與年少的妹頭是少數能活下來的角色。我想作者在悲觀的創作氛圍下,還是希望給讀者、也是給自己一點冀昐。
自己作為業餘得很的Blogger, 大概明白所見所感會影響文字的風氣。建議艾石克轉換一下環境,感受一些令人正面與雀躍的事,期待下一本「事件」會多一點正能量。
我覺得既然悲是出於「偶然」,「井然」地耕作快樂不也是應該嗎?

(殺人事件都可有正能量嗎?在我拜讀的著作中絕對是有的。在此為本土的作家打打氣!)
《網約車殺人事件》 艾石克著 - 偶然遇上的悲劇 - 閱後感 - 完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推理小說︰
文學類別︰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漂出)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