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被人譽為可與《唐吉訶德》相提並論的經典,「冒名而來」的我決定買來拜讀一番。但面對這本充滿拉丁美洲文化的「摩幻寫實主義」著作的我,初次讀來實在有一不竅通之感。這本《百年孤寂》應該是個人暫時遇上最難讀的翻譯小說。
面對困惑,與其說是普世評價對它「過譽」,我傾向承認自己對拉丁美洲文化認知上的貧乏。所以用心地找回一本導讀先惡補一下拉丁文化。
《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 - 活着是為了說故事》 楊照著 - 解讀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意義
之後下決心罕有地把整本399頁的長篇小說從頭到尾再讀一次,以一個謙卑及盡力的態度嘗試把經典小說讀通箇中一二。
《百年孤寂》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著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這是一個有關波恩地亞家族六代人的故事,所謂「百年」就是六代人所度過的年月。他們所在一個名為「馬康多」是虛構地方,但甚有代表拉丁美洲的喻意。所以《百年孤寂》帶出了拉丁美洲18-19世紀的百年間,都是循環地活在孤寂、宿命與荒謬三者之間。
為了好好理解此書,以及搞懂「邊個打邊個」,我在每讀完一章都寫一下些重點,讓自己多些記憶點。但由於1-20章的重點為本的篇幅實在太長,沒打算讀通此書的朋友可乾脆跳過。
1-20章內容歸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故事由奧蕾里亞諾上校被槍決前的回憶起‥‥‥他的父親名為荷西.阿爾卡迪歐.波恩地亞,與妻子烏蘇拉建立了小村莊馬康多 (第1代)。波恩地亞被吉普賽人梅賈德斯帶來的新科技所吸引。並第一次帶同兩個兒子荷西.阿爾卡迪歐與奧霤里亞諾 (即奧蕾里亞諾上校) 接觸「冰塊」。波恩地亞醉心科學,烏蘇拉卻對祈禱及宗教重視,覺得研究科技有點「不務正業」。
個人感想︰迷信、宗教與封閉的馬康多,引入了科學。烏蘇拉在小說一人誇了5代,算是故事中的主角。
2. 回想荷西.阿爾卡迪歐.波恩地亞 與妻子烏蘇拉的結合,是冒著「近親結合會生下有尾巴的下一代傳說」的風險。他們亦在這時出走,在馬康多建立自己的家園。烏蘇拉生了兩兄弟及一名女孩 - 分別是荷西.阿爾卡迪歐、奧蕾里亞諾、阿瑪蘭塔 (第2代) 。另一方面,她的次子荷西.阿爾卡迪歐與替人紙牌算名的妓女碧蘭.德內拉發生關係,生了「小阿爾卡迪歐」(第3代)。為了逃避的荷西.阿爾卡迪歐隨吉普賽人遠走。烏蘇拉追趕尋找不着,卻帶來了一批新移民來到馬康多。
3. 為了波恩地亞家族的血脈,烏蘇拉不得不承認「小阿爾卡迪歐」這位孫兒。荷西.阿爾卡迪歐.波恩地亞放棄科研與練金,努力發展馬康多。這時奧蕾里亞諾預言「有人來」- 指的是有吃泥病態的遠房親戚蕾貝卡(第2代) ,烏蘇拉收養了她,但她帶來了有傳染性的「失眠症」。眾人因「失眠症」而失憶。最後梅賈德斯「復活」回來。作者再次預言奧蕾里亞諾被槍決的一幕。故事之後又提到奧蕾里亞諾的性無能,波恩地亞希望拍下上帝的蹤影,以及梅賈德斯預言波恩地亞家族將會在馬康多發展中消失等事。
波恩地亞新一代漸成長,烏蘇拉動員人手擴建家居之際,政府派總督艾波里南.莫斯艾克來到馬康多。
個人感想︰「波恩地亞後代子孫一定會一個接著一個世紀繁衍下去。」(P68) 這是荷西.阿爾卡迪歐.波恩地亞的宣言,但個人覺得,他本人正是家族的「孤寂始創者」。而且城市發展,亦帶來了「政治」。
4. 從意大利來的調音師皮耶特.克雷斯教蕾貝卡與阿瑪蘭塔(第2代)彈琴與跳舞。蕾貝卡與皮耶特相戀更定了婚,但同是愛上皮耶特的阿瑪蘭塔心中卻不是味先。另一方面,奧蕾里亞諾愛上總督莫斯艾克的尚未發育的女兒蕾梅蒂絲。但在偶然的機會下卻與算名的碧蘭.德內拉(第2代)發生了關係。
阿瑪蘭塔恐嚇蕾貝卡,並盡力阻止他們的婚姻,於是蕾貝卡請碧蘭.德內拉再來訪占卜。德內拉趁機告知奧蕾里亞諾自己懷了新孕的消息。(即是碧蘭前後與兩兄弟有親密關係並壞了胎。)
這時,梅賈德斯成了在馬康多第一個下葬的人,但靈魂仍在波恩地亞家遊走。第一代波恩地亞在眾多往生者影響下日漸瘋癲,最後被綁在樹下。
個人感想:家族進入了為戀愛而瘋狂的時代。也開始有了「死亡」。
5. 奧蕾里亞諾與蕾梅蒂絲結婚,證婚的是尼卡諾.雷那神父。年紀小小的蕾梅蒂絲與波恩地亞一家都相處融洽,卻在生產時不幸死去。蕾貝卡與皮耶特的婚禮在阿瑪蘭塔的阻攔與蕾梅蒂絲之死下一拖再拖。
另一方面 - 奧蕾里亞諾 與 碧蘭.德內拉 所生的名叫 奧蕾里亞諾.荷西(第3代)。本由蕾梅蒂絲照顧,她死後有感內疚的阿瑪蘭塔接手照顧了他。
尼卡諾神父留在馬康多傳教。而莫斯克德在馬康多影響力増大了,卻違反了不駐派武器的約以武力清理不良場所,但此舉都被馬康多的人歡迎。早前跟吉普賽人出走的荷西.阿爾卡迪歐突然回家,並帶來了力量與性慾。他與蕾貝卡發生了關係並結了婚。
另一方面,阿瑪蘭塔與皮耶特相戀起來,但阿瑪蘭塔卻對婚姻有點遲疑。這時馬康多的選舉開始了。總督艾波里南.莫斯艾克的保守黨,相信政權來自上帝,公共秩序與家庭倫理為基礎,拒讓私生子與婚生子擁有同等權利。但奧蕾里亞諾 卻傾向以民為本、支持離婚權及拒絕宗教特權的自由黨。選舉帶來了衝突與武裝,執政的保守黨以卑劣的手段勝出大選,並強制了百姓的自由以鞏固自己的地位。這個分歧,令戰爭爆發了。這時赫林內多.馬奎茲軍官佔領了馬康多,不分黨派殘害百姓,迫使奧蕾里亞諾帶領百姓起義,並以奧蕾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自居。
個人感想:村莊進步了,宗教及政沿的影響力強大起來也是少不免的情況下,戰事也開始了。
6. 奧蕾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帶兵起義對抗政府軍,把馬康多的管治權交付給小阿爾卡迪歐(第3代),後者卻以高壓手段管治。幸得烏蘇拉阻止。另外,皮耶特被阿瑪蘭塔拒婚後自盡。小阿爾卡迪歐在不知情下對他的母親 碧蘭.德內拉 傾心, 碧蘭.德內拉卻聘請了聖塔蘇菲亞(第3代)代替她去跟小阿爾卡迪歐發生關係。之後兩人發展成情侶,生了波恩地亞家族的第4代。
此時小阿爾卡迪歐收到了自由黨幾場戰敗的消息,波恩地亞上校勸小阿爾卡迪歐交出城鎮以換取自由黨人士生命與財產安全。但小阿爾卡迪歐決定拼死抵抗,換來最後被槍決的命運。
「在此之前,戰爭只是一個名詞,用來表述一個發生在遠方的不明情勢,此刻變成一個鮮明的現實。」(P128)
個人感想:即小阿爾卡迪歐比他父親荷西. 荷西.阿爾卡迪歐還要早死。不過少了一個同名同姓的角色對讀者來說算是種釋放。
7. 奧蕾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被政府安排在馬康多處決,但最後被荷西.阿爾卡迪歐所救,並重新建立了反政府的最大勢力。軍官羅格.卡尼塞洛隊長跟隨了他。
聖塔蘇菲亞(第3代)所生的女兒名為美人蕾梅蒂絲(第4代)(又是同名角色,所以加上"美人"二字),另生了雙胞胎兄弟名為荷西.阿爾卡迪歐二世與奧蕾里亞諾二世 (第4代),烏蘇拉一拼收容了他們。這時,荷西.阿爾卡迪歐(第2代)在難以理解的情況下被殺了,但他的妻子蕾貝卡(第2代)卻聲稱不知情,並開始封閉自己。阿瑪蘭塔(第2代)對馬奎茲軍官動情,但又再一次拒婚。
這時,故事的第一代人物 - 荷西.阿爾卡迪歐.波恩地亞 去世。
個人感想:「不論如何,最好還是別知道打仗的理由……不然就是跟你一樣,為一個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具意義的東西打仗」P148 這句是波恩地亞上校與他的同僚馬奎茲軍官談起對戰爭意義上的看法,作者眼中的「戰爭」,不論勝負都是「孤寂」。
8.奧蕾里亞諾.荷西(第3代)漸長,與阿瑪蘭塔(第2代)差點展開了不倫之戀。之後他跟隨上校參予反政府軍,力阻自由黨接受保守黨的和平協議。但戰後他對阿瑪蘭塔仍念念不忘,但多次求愛被阿瑪蘭塔所拒,只好自我放縱情慾。他最後在與政府軍的衝突中陣亡,但叛軍取得了最後勝利。波恩地亞上校拿住了昔日好友 - 保守黨的蒙卡達軍官。
「記住,不是我要槍殺你。是革命。」(P170)
個人感想:這是以「革命」為名的邪惡。
9. 奧蕾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漸漸失去了改變世界的初心,變成「為權力而戰」的惡魔。他對任何人都顯得越來越不信任,瘋狂地剷除異己。只能靠肉體的放縱去彌補心中無限擴張的孤寂,最後更與開始厭戰的馬奎茲軍官鬧意見,與連昔日的戰友背道而馳。
個人感想;描寫波恩地亞上校像入了魔這一段,應該是對拉丁美洲獨裁者的隱喻。因為根據拉丁美洲的歷史,當時很多獨裁者也活在一種怪癖、孤獨的情緒之中。
10. 荷西.阿爾卡迪歐二世與奧蕾里亞諾二世 (第4代)兩個孿生兄弟漸漸長大。前者骨瘦如柴,但要求馬奎茲上校帶他去看槍決現場,之後卻跟神父學了鬥雞。後者體格魁梧,但醉心走進已故的梅賈德斯房間看他寫的羊皮書。
二人都離不開與同一女子 - 佩特拉.柯提斯有越軌行為。但奧蕾里亞諾二世最後與該女子一起。烏蘇拉堅持親手培育他們的下一代荷西.阿爾卡迪歐(第5代)以重振家族聲譽。奧奧蕾里亞諾二世因為他家動物的超強繁殖能力的而富有起來。他迷信與佩特拉.柯提斯的瘋狂縱情行為是帶動他家動物瘋狂繁殖的原因。
「時間就像在兜着圈子,但我們回到了最初。」(p204)這是烏蘇拉對瘋狂的下一代所發出的慨嘆,強調這個「孤寂的循環」。
另外,美人蕾梅蒂絲(第4代)選美奪后令波恩地亞家族再被關注。但馬康多遇上不知名的血腥事件,迢時如重后般美麗的費蘭妲.卡爾皮歐亦在事件後來了馬康多與奧蕾里亞諾二世結婚。
11. 嫁給了奧蕾里亞諾二世的費蘭妲帶來了很多固執及教條式的生活,她甚至與丈夫行房的時候也不穿整齊睡衣。他們生下了蕾娜塔.蕾梅蒂絲(又名梅妹 - 第5代)。原本的情人佩特拉.柯提斯頓時變成情婦,發展出一個男人有二房的三人關係。
另一方面,奧蕾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第2代)受政府儀式上的加許,他在海外所生的眾多兒子們(17個)都來到了馬康多。其中兩個兒子著手為馬康多開發了鐵路。
「這輛無辜的黃色火車,將會帶給馬康多相當多的疑慮與考驗,相當多的歡樂與不幸,以及相當多的改變、災難和愁緒。」
作者在這裡隱喻的應該是美國為了建立香蕉生意,在哥倫比亞開發的鐵路。這些經濟活動所引發本土經濟及民生問題。
12. 「許多人不再上電影院,他們覺得自己傷心的事情已經夠多了,不必要再為虛幻人物架上的不幸浪費眼淚。」(P230)
鐵路帶來了科技、娛樂、色情事業,馬康多的香蕉卻被外商青睞。一陣香蕉熱引進了來自美國以至世界各地的移民潮。這時,美人蕾梅蒂絲(第4代)身體與靈魂升天 (故事就是不寫實的把這個角色帶走)。奧蕾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的兒子們遭受暗殺。 (後段有交代暗殺他們的是「警探」- 即是政府的人)
這時政府由保守黨和自由黨執政已沒甚分別,馬康多人民都是受外來人所控制。
個人感想︰隱喻美國在經濟開發上對拉丁美洲人的壓榨。
13. 烏蘇拉年事已高,開始看不見東西。費蘭妲.卡爾皮歐進一步將自己那套古板規矩帶入家庭,她家拒絕跟香蕉公司有關的人來往。令奧蕾里亞諾二世更不願意留在家中,終日到佩特拉.柯提斯家中宴樂搞派對。梅妹 (第5代)繼承了奧蕾里亞諾二世那份好宴樂與荒唐。
「現在,不僅孩子長得比較快,連情感發展的脈落也不再一樣。」(P254)
這時美人蕾梅蒂絲的升天 ,與波恩地亞上校的兒子們遭受暗殺所帶出的生離死別,在宴樂中很快都會被忘記。而波恩地亞上校戰後長期隱居,孤獨中去世。
14. 費蘭妲再生一女名為阿瑪蘭塔.烏蘇拉 (第5代)。而梅妹 (第5代)在母親嚴管禮教與嚮往自由奔放的矛盾中成長,在的掩護下與美國及外來人來往。梅妹與在香蕉公司工作的毛里西奧.巴比隆尼亞相戀卻惹來費蘭妲的禁足。
「戀愛的飢渴只能在床上找饜足。」
他們在占卜的碧蘭.德內拉鼓勵下發生了關係,但毛里西奧.巴比隆尼亞在找梅妹幽會時被誤當作偷雞賊而遭槍擊,導致終身癱瘓到死。
另一方面,阿瑪蘭塔(第2代)遇到死神,預知了自己的死期。
15. 梅妹懷了巴比隆尼亞的兒子小奧蕾里亞諾(第6代)後,被費蘭妲帶回自己的故鄉。
之後荷西.阿爾卡迪歐二世(第4代)因香蕉公對工人們的不公平待遇,歐煽動香蕉公司工人罷工。但香蕉公司高層得到法庭的包庇,所有事件都及罪行都能逍遙法外。最後示威者更在火車站被政府派兵大屠殺。政府還用殘暴的方法掩蓋真相,讓一眾罷工的領導人物「人間蒸發」,不斷剷除所有反對的聲音。荷西.阿爾卡迪歐二世幸存。
「在馬康多,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沒有。這是一座幸福快樂的城鎮。」
所有法律文獻,小學課本,都沒有記錄這次大屠殺。歷史都被當權者刪改。
個人感受:梅妹被費蘭妲帶走的一段描寫得深刻,火車一路過駛了美國的繁榮社區、水中玩樂的少女:轉眼又駛過香蕉園,生活貧困的工人‥‥‥這都揭示了當時拉丁美洲被美國經濟入侵下的苦況。列車最後回到了大海邊 - 波恩地亞家族的起點,又是一個「孤寂的輪迴」的表徵。
「這就像世界一直在原地旋轉。」(P295)
16. 火車站大屠殺事件後,馬康多連場大雨,很多商業活動都得被迫停止。奧蕾里亞諾二世跟馬康多一樣風光不在。他更因為想找尋烏蘇拉收藏了的金塊而把房屋弄得一團糟。
17 烏蘇拉短暫重拾清醒,希望重振家聲。奧蕾里亞諾二世回到佩特拉.柯提斯身邊,兩人共同在艱苦中謀生活,體會真正的愛情
「享受在餐桌上而不是床上心愛彼此的奇蹟,即使他們是兩個筋疲力竭的老人,卻是如此快樂。」(P331)
個人感受:很喜歡奧蕾里亞諾二世與佩特拉.柯提斯大水災後一起謀生的一段,情慾放縱亦與奢華宴樂不再,但鮮有「真愛」,百年孤寂中「不孤寂」的一小段。
另一方面,大屠殺下幸存的荷西.阿爾卡迪歐二世遇上小奧蕾里亞諾(第6代),小奧蕾里亞諾相信了荷西.阿爾卡迪歐二世所經歷火車站那次大屠殺。與大眾相信官方所提出「沒有人死亡」的講法南轅北轍。
之後,阿瑪蘭塔.烏蘇拉 (第5代)出國讀書,這時奧蕾里亞諾二世與荷西.阿爾卡迪歐二世相繼去世。
18. 吉普賽人梅賈德斯的靈魂出走了。聖塔蘇菲亞(第3代)也因為對打理家居身心俱疲而獨自遠走,小奧蕾里亞諾擔當了照顧費蘭妲的工作,最後費蘭妲在回憶與哭泣中去逝。
讀神學的荷西.阿爾卡迪歐(第5代)回家遇上小奧蕾里亞諾。原來荷西.阿爾卡迪歐沒有照母親的意思好好讀書,回到馬康多也是在放縱中生活,當醒悟過來之時卻被童黨所殺。
19. 阿瑪蘭塔.烏蘇拉 (第5代)與丈夫葛斯頓回到頹垣敗瓦的馬康多。她有改變故鄉的決心。孤僻的小奧蕾里亞諾(第6代)開始對她產生了愛與慾望(就是第6代姨甥對第5代姨姨的愛慕)
為了宣洩這份慾望,他找了妓女妮葛羅蔓。
「他們家族的故事就像一組不斷運轉的齒輪,一個不停旋轉的輪子,只要軸眼沒有逐漸磨損到無法修補的地步,就會無藥可救地一直轉到永恆。」P380
再一次強調家族這個不斷循環的孤寂,小奧蕾里亞諾(第6代)與阿瑪蘭塔.烏蘇拉 (第5代)又發展了不倫戀。
20. 碧蘭.德內拉(第2代)去世,加泰隆尼亞智者亦關閉書店離開馬求多。小奧蕾里亞諾的朋友也相繼離開這個「停滯不前」的城市。
「洗去了致命的缺點和孤僻的傾向,因為他是家族一個世紀來,唯一由愛情結合的結晶。」
小奧蕾里亞諾(第6代)與阿瑪蘭塔.烏蘇拉 (第5代)的不倫戀下生了波恩地亞家族第7代。一個希望的來臨。但兒子卻長有尾巴,最終被螞蟻咬死。
故事的最役,小奧蕾里亞諾讀懂了梅賈德斯留下的古代梵文,方發現原來波恩地亞家族一百年的歷史都是預先命定的。
「所有羊皮紙卷上寫的一切從一開始到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一次,因為遇詛咒的百年孤寂的家族在世界上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P3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讀的時候,家族關係之亂。有對照也搞不懂。)
把《百年孤寂》1-20讀通而歸納的過程很漫長,不過首次以研究心態去讀聖經以外的書,這種體驗是「享受」的。
整個故事,家族人物雖然繁多,但都離不開「孤寂」這個議題。對於烏蘇拉延續家族血脈的堅持、荷西.阿爾卡迪歐.波恩地亞對研究科學上的瘋狂、奧蕾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對權力與尊嚴嘅戀慕、奧蕾里亞諾二世對縱欲與宴樂的沉迷、費蘭妲對聲譽及體面的執著,都是孤芳自賞的情況下苦心經營。絕對符合「孤寂」這個主題。
作者在故事的時間鋪排上、多次以倒敘、插敘等時空交錯的方式推進故事。加強了眾多人物的聯繫性,也更強調這種「循環」。這種隱喻拉丁美洲百年來政局與社會所陷入的困局,令身處拉丁美洲的人格外有共鳴。(電視版雖然終於原著,但不可能拍出這種複雜性。)
另一方面故事也強調「宿命」,故事中的好幾位主角吉普賽人梅賈德斯、奧蕾里亞諾、占卜的碧蘭.德內拉都有預言的能力,整個家族好似着逃不掉這個衰落的結局。這也好像是表達作者對拉丁美洲永遠被邊緣化的認命。
「所有羊皮紙卷上寫的一切從一開始到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一次,因為遇詛咒的百年孤寂的家族在世界上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P399
但作者在故事的最後一句提及家族的故事「不再出現」,也就是他對未知的將來仍抱有一點希望的緣故吧。
故事第三個命題是「荒謬」- 魔幻現實主義的故事,很多內容都是天馬行空。角色的生與死界線上描述都有點含糊。但面對這個荒謬絕倫的社會的時候,那種荒誕的故事內容,反而會讓讀者們找到一點莫名的感同身受。
孤寂、宿命、荒謬,故事到時傾向悲觀。烏蘇拉作為第一代的女人,力挽狂瀾多次希望挽救家族,仍避不過家族衰落的命運。家族無論男或女,既有執着於規條宗教定例的封閉,亦有放縱色慾只求享樂排解孤寂的放蕩,從頭到尾都好像找不到一個平衡的角色。
(個人最喜歡的是上校的同僚馬奎對將軍,無論在戰場或感情上都始終如一。也許是因為這份「正常」,在波恩地亞家族中沒有份)
回想現今社會屬於我們的一百年,由靜靜的漁村,曾被外國統治的重點城市,高速發展帶來人民生活質素上的提升,然後經歷許多風風雨雨,道德與政制的淪落,真相的掩蓋。我們會否跟馬康多一樣,一去不返?
《百年孤寂》- 賈西亞.馬奎斯著 拉丁美洲的文學經典 - 閱後感 - 完 43/40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推理小說︰
文學類別︰
《百年孤寂》- 賈西亞.馬奎斯著 拉丁美洲的文學經典 NEW!
《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 - 活着是為了說故事》 楊照著 - 解讀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意義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漂出)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