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 星期四

《魯迅散文選》-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先前,也曾有些願意活在現世而不得的人們,沉默過了,呻吟過了,嘆息過了,哭泣過了,哀求過了,但仍然願意活在現世而不得,因為他們忘卻了憤怒。」(魯迅散文 - 雜感)

開始閱讀日期, 2024年8月23日
完成日期: 2024年9月11日
頁數:488

小學的時候很喜歡玩一隻名為「忍者龍劍傳」的任天堂電玩遊戲,不過玩到第三關便放棄了。畢竟對手眼不靈光的小學生來說遊戲也太難了。十多年後成了大學生,從舊檔案中拿出了這個遊戲再挑戰一次,滿以為可以一雪前恥……誰知換來更大的挫敗感。

讀這本「魯迅散文選」的時候,我居然奇趣地想起了這隻遊戲。也許這種風馬牛不相及的借喻思維,也是受魯迅先生的作品所啟發吧。

「你覺得魯迅先生的文筆如何?」

這是網友在閱讀交流時問我的問題。事實上我絕少評論作家文筆,畢竟可以出書的文人手筆也肯定遠遠在我之上,更何況是這位被毛主席譽為與孔子齊名的一代文豪。

生於文言文與新文學交替的年代,作為作家與思想家等多重身份的魯迅所評論的時事、所評論的時代、所引用的例子,民生所看見的軼聞,跟現代也大有不同。要理解起來絕不容易。

上網看一看前輩的一些導讀,感覺是多懂了一點,但也不一定理解得到作者的思維。與其說程度上的差距,倒不如樂觀點說文化上也有很大差異。不過當中的至理名言、狠狠到肉的嘲諷、無遮無掩的批判,縱然大都傾向負面及悲觀,但卻是令人回味無窮。

(有*的是完全讀得懂的。)

多於100篇散文集,全書近500頁、要逐篇分享感受能力及篇幅上也不太可能,乾脆節錄當中讀得懂、有印象的一些好了。

個人最喜歡的一篇是《墳》中的「娜拉走後怎樣?」,文章提及的是有關自由平等與現實的課題。當中的金句都很精警:

「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作者相當負面的說法,但又很真實,無知有時會活得更快樂。

「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
很認同作者的說法,吃飽跟沒吃飽的人議論點就是不一樣的,吃飽的人每每可以高尚一點。

「譬如現在似的冬天,我們只有這一件棉襖,然而必須救助一個將要凍死的苦人,否則便須坐在葡提樹下冥想普度一切人類的方法去……然而倘叫我去挑選,我就立刻到菩提樹下去坐著。」

看到這一段會想起教會有時也有虛偽的一面,寧願為人祈禱,也不願去多做一點實事。(就我來說,祈禱當然必需要,但不要以祈禱為不出手相助而自我感覺良好的藉口。)

「被虐待的兒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兒媳;嫌惡學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罵官吏的學生;現在壓迫子女的,有時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
魯迅先生在其他的文章也有提到中國人這種「無權被欺壓者渴望有天爭權去欺壓別人那惡性循環的劣根性」。
但我在想這句就是對作父母的也是一個提醒。我們小時候不是很抗拒被人強迫溫書做功課的嗎?何似現在對着稍有餘閒的他們卻每是看不過眼?

(墳 一 鄉拉走後怎樣)

另一篇來自《野草》中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也很有趣。奴才不滿現狀,聰明人聽到後安慰她說「一切會好起來」。另外傻子聽到奴才之苦後馬上想替奴才討回公道,最後卻被奴才告發逮捕了。之後聰明人走來稱讚奴才「做得好」。奴才對聰明人表示十分感謝。在現今社會這種本末倒置,其實一點也不不陌生。

《熱風》中的「隨感錄」有一段也一針見血:「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這便是文化競爭失敗之後,不能再見振拔改進的原因。」
有時我們自身沒有太多貢獻,總喜歡吹捧自己的群體在世界上怎樣厲害。
但現在的香港人有一種另類的悲哀,是我國不濟的時會拿別國的強大以嘲諷自身當權者一番。
例如國家隊足球隊剛剛在世界盃外圍賽被日本隊七比零痛宰,有不少揶揄的聲音都不知是出於自大還是自卑。

我心想:進球的明明不是我,在網內「執波」的也不是我,我實在搞不懂有甚麼好惺惺作態。

魯迅的批判,可說是多角度多層面。當中提及男女平等與自由也不乏妙筆。

「一件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臀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上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中國人的想像唯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而己集-小雜感)
一語道破保守社會中男人那份偽善與鹹濕。

另外談到妲己與褒姒成為朝代沒落的代罪羔羊,作者那句「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二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諷刺記錄歷史中存在的男尊女卑,以及男性那種將「國亡歸咎於女人」那卸膊的劣根性。

(花邊文學 一 女人未必多說謊)

此外有一個名為《立論》的小故事,我也也很喜歡。故事是這樣的:

一家人加生了一個男孩,闔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說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許謊。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糟打….
(野草 一 立論)

我想我們大概都不會跟初生嬰兒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這金句吧。
作為一個積極批判的文人來說,魯迅先生「以身作則」的告訴你少說一點事實會開罪少一點人。
(我部分的筆記,當中有許多精彩部分未能在閱後惑分享。)

這本散文集,看不懂的內容非常多,覺得精闢有啟發的也不少。有學者批評魯迅先生的文章具批判性但流於負面及沒出路。就我個人而言,現今讀者是幸福的,作學生的單是一個學期既可以看魯迅亦可以讀徐志摩。(魯迅在他的文中也有提過徐志摩怎樣批判他。明明兩個不是同派別卻瓜分了教科書的上下學期。)

能集各家之大成,豈不是一件好事?

對我來說,雖然「忍者龍劍傳」在多年後仍是不能駕馭,但最後利用日新月異的黑科技總算「爆機」了。我期望在往後的日子,間中拿出這本散文集略略再讀文章一二,可以憑自己的真本事得到更大的領會。

- 魯迅散文選 - 閱後分享 - 完 -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閱讀分享老麥的閱讀專頁 (推理 / 文學 / 健康 / 理財)
電影分享老麥的電影專頁
日本專頁︰老麥的日本旅遊專頁 (東京 / 大阪 / 沖繩 / 九州)
北上專頁︰老麥的北上旅遊專頁 (廣州 / 深圳)
泰國專頁︰老麥的泰國旅遊專頁 (曼谷 / 布吉)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推理小說︰














文學類別

《小團圓》張愛玲著 把破碎團圓在一起的故事 NEW!

《百年孤寂》- 賈西亞.馬奎斯著 拉丁美洲的文學經典 NEW!

《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 - 活着是為了說故事》 楊照著 - 解讀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意義 

NEW!


《長恨歌》王安憶著 - 與舊上海一起消逝的王琦瑤 NEW!

老人與海 海明威著 - 就是一個克服困難的故事

《咆哮山莊》艾蜜莉.布朗特著 愛與恨的呼喊

**《目送》龍應台著 - 目送的人、傾出的情

*《雙城記》 狄更斯 再黑暗的世界也需要光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呼蘭河傳》 蕭紅著 - 寫的是河也是人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著 - 生死間的三角關係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漂出)

《銀河鐵道之夜》 宮澤賢治著 - 談生死的童話故事(漂出)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


投資理財類別︰















科幻類別

教養類別

基督教書藉

生活及健康

當代小說





其他類別



- 完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