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古道迴音(聖經人物描述)楊牧谷 著 - 信仰不是安穩而是改變

 



「只要我們打開聖經⋯⋯由亞伯拉罕的蒙召,到神根新天地,全部告訴我們:信仰就是改變,不是不改變。」(古道回音P18)

前言:

近來少了買屬靈書(即提及基督教信仰的書),一來總覺得家中很多,二來覺得貴,不過更甚的其實是骨子裡的那種害怕。每次看一本屬靈書得到了新的提醒,一些陋習與舊有態度被要求改變。這些都是作為一個教會中坑潛意識中抗拒的事。

近來打算漂出看過的書(也許這也算是難得的改變‥‥‥),其中一本很快有人「認投」,書名為《古道回音》,
很好的書嗎?當然是,要不然當然傳道人不會極力推介。
看完了嗎?也當然,要不然不會漂出。
記得內容嗎?當然是完全想不起一丁點。

基於這種對死物的自愧,我趁交書前的幾天時間,再次拿起這本書來看一遍,看看近20年後的今天可有那些不同的體會。(其實用「不同」這個字也有點不恰當,畢竟書的內容我是100%忘記了。當然今時今日手執起才二百多頁的書,對我來說是無比的輕。)

——-
開始重看日期︰2024年9月12日
完成日期︰2024年9月15日

書中主要分為兩部份,上半部「古道迴音」以六個聖經人物去探研人的使命。楊牧師在六個人物的研經及分析中所用的「切人點」都不一樣。亞伯拉罕一文引用了暢銷文學、大衛是點題式的分析、約書亞的分析是按事年次序‥‥‥很靈活又易憧的研經方法。

第一篇 亞伯拉罕:應許與回應(接受改變)

當中最深刻的是 - 亞伯拉罕的信心不是建基於不變,而是「劇變」,亞伯拉罕要離開本族本家,往不知道的地方去,並要有孩子接續他成為大國,這原本都是匪夷所思的事。但信仰就是帶來改變帶來了突破框框的機會。

「只是現代人們都喜歡把福音改頭換面,直到他很容易被納入我們原有的系統? ….我們嘗試將福音改頭換面去迎合世界,但不相信原本的福音可以改變我們。」
這些話都很發人心省。而且楊牧師分享了自己那「即使是看來表面屬靈的」原則,其實也可以是信心改變上的絆腳石。

第二篇 參孫:一個悲劇英雄的警告 (珍惜恩賜)

參孫是典型沒有好好回應呼召而淪落的悲情角色。作者指出參孫失敗的原因,是軟弱在於權力與性欲。並忘記自己的身份,只是喜歡作自己喜歡的事。

本中的一個問題︰「主啊,這是袮給我的恩典,到底應該怎樣做?」(P57)

我們大概要多問自己這個問題。

第三篇 大衛:一個男人的模範 (作好榜樣)

作者以大衛良好的素質去提及男人作為「守護家庭的勇士」。我個人對這一點有些保留,畢竟他家庭成員的關係可以用「一鑊泡」去形容。

另一方面,書寫在20多年前,作者提到的「多數人要保護少數人的利益」(P.77),個人覺得道理上仍然是對的,但在過分鼓吹平權的年代這個道理多少已被曲解。不過,那強調的「抗衡後現代非人化」思維,在人類越來越容易被取代的世界中仍是對的。

此外,大衛那認罪的態度卻是我作為父親少有而應該有的東西。作者提到大衛如果將自己看成一位皇帝(事實上他也真是皇帝),殺人搶妻這等事根本微不足道。他這份「在上帝面前任何人都是平凡罪人」的認知,勇於謙卑向上帝認錯的態度是很值得學習的。

第四篇 以賽亞: 我不可以差遣誰呢?(世代認知)

最令我深刻的是作者用「不能被神呼召的四種人與特質」。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身處的世代。以賽亞不是比我們強,只是他很清楚他生在充滿不潔之民的世界。

另一點我們輕忽了神的聖潔,這種聖潔既是一種可殲滅的審判,又可以是一種救贖的恩典。

其餘兩種特質分別是「看不見萬軍之耶和華的人」與「未在耶和華會中有份的人」

當知道祂是萬軍之耶和華,人大概不會亦不敔不回應。但問題是:在我們的心中仍存有異象嗎?

第五篇 約書亞 剛強與守約 (選擇福禍)

這一章作者涵蓋了約書亞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的過程。提醒我們「抓緊勝負福禍的關鍵,跟從上帝」。

第六篇 以利亞 人生三部曲 (再次奉獻)

最令我印象深刻是「對中年人的忠告」的一段。

「我們真正的危機不在於不知如何服侍他,而是只追求情欲的享受、感官的滿足,以致心靈不再受到感動,或受了感動而不感動、不能愛、成了一個心靈殘廢的人。」

年青時讀這一段感受該不會如此深刻。跟亞伯拉罕一樣,以利亞都是一個勇於接受改變的人,他們的事蹟對安於現狀的中年人士來說算是一個很大的提醒。

作者寫書的時候正是香港回歸中國主權的大時代。他提及祖國的傷痕,福音的契機,我們的使命。20多年後的今天再次回顧,時代的轉變,自己讀回來也是五味雜陳。

後半部「俗世暖流」,則透過一些耶穌在世幫助人的事跡,已啟發人與神之間那份溫暖的關係。

這些事蹟,作者分析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被耶穌幫助的那些人,而是在身邊冷眼旁觀,對事情只會說三道四的一群群眾。他們發出一股強大的「寒流」,對我們來說算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

稅吏撒該的故事,旁觀者討論的也許是這個稅吏需要的是教訓,而不是接納。此外,作者剖析撒該的改變,是基於「他重新學習從主耶穌的角度看自己」,他原來也是被接納為「亞伯拉罕的後裔」,在神的救贖計劃中有份。

患癲癇的孩子,旁觀者與門徒所爭辯的都是驅鬼能力行不行的問題,但被病患折磨了良久的兩父子卻在故事中被忽略。「你的門徒都幫不上忙!」父親對耶穌所說的這句話,我曾經在離開教會的人仔聽到。人的灰心,到底是出於我們作為門徒的能力問題還是愛心問題?

兩個瞎子的故事,旁觀者對兩位阻路的病人有著很鮮明負面反應。但作者指出「聖經教導我們,上帝不會因為有需要的人多到不能應付,而選擇放棄做所有事。」也許我們也應該本着「盡做」的心去關心身邊人。(當然"人多到主不能應付" 又是另一個神全能的神學問題。)

此章中,楊牧師提到移民多年後第一次回母會的不快經歷。看到此段我有點慚愧,其實自己也試過聚會中遇到一個移民幾年剛好回港聚會的姊妹,然後我對她「Just to say hi」(簡單來講,即是我完全不知道她原來已移民多年,而她的存在與否對我來說多年來也不是很重要)當慚愧吧?

另一個是財主與拉撒路的事蹟,作者重點提出財主的錯不在於他做了壞事。而是他沒有做對的事。「視而不見」又是一股寒流。我個人心中的教會是暖的,但有時更易感到些寒意,作為教會的一份子,我想也是要多反省的時候。

「人間最大的罪不是憎恨,而是冷漠。」此言非虛。(P224)

畢事大池38年患病的事件。作者分析得很好,耶穌向病人問一句:「你要痊愈嗎?」看似多此一問,但卻充分反映了長期患者的無奈,及灰心得想維持現狀的矛盾。要向別人釋出暖意,我們不可能有耶穌治病的能力,但對受助者感受的那份敏銳我想是學得來的。

最後一個故事是「行淫時被捉的婦人」。筆者說得不錯,人明明很喜歡當情慾污穢的事,自己不願向人認錯之餘,但卻很喜歡揭露別人的醜事。我想這也是風化案常常會位居熱搜、不雅照很快瘋傳的原因吧?面對婦人,耶穌在此又再一次示範「接納」的榜樣。作者提到 「我們永遠卻是相反的,先改正一個人,符合我們的條件才去接納、關懷和愛護他。」

冷眼的旁觀者原本是要用捉回來的婦人去挑戰耶穌,但當他們也意識到自己與罪有份的時候,便不再敢作冷眼的旁觀者了。

要用一句綜合這書,大概是「活出基督,作一個勇於改變,並在認識主路上不作旁觀者的人。」

20年後的今天再看這書,人生經驗豐富了點的我大概比當年更容易掌握書中的內容。但行道往往比聽道困難得多,這也是教會中人常常被人嘲弄為說而不做、假冒為善的人吧。

今時今日手執起才二百多頁的書,對我來說是無比的輕,也是無比的重。

 - 古道迴音(聖經人物描述)-  閱後分享 - 完 -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

《魯迅散文選》-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9/blog-post_26.html

《解憂雜貨店》東野圭吾著 - 迷失不是因為沒有地圖,只是不知道位置 (漂出)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9/blog-post_21.html

《港童失控》 - 張艾玲 著 - 父母要先控制的是自己 (漂出)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9/blog-post_20.html

《偵探伽利略》東野圭吾著 - 真白告知也不太懂的科學推理 (漂出)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9/blog-post_3.html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8/blog-post_19.html

《希望之線》東野圭吾著 - 各人對希望的再思 (借出)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8/blog-post.html

《亂流》區家麟著 一 大自然訴說的哲學 (借出)

http://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7/blog-post_30.html?m=0

《外賣殺人事件》艾石克著 - 本土味濃的懸疑故事 (漂出)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7/blog-post_25.html#google_vignette

《姊姊的守護者》茱迪.皮考特 著 - 每人選擇權的角力 (漂出)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7/is-interesting_23.html

《夏洛克.福爾摩斯 一 大全集》亞瑟.柯南.道爾 著 - 跟大偵探學習觀察的經典 (漂出)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7/is-interesting_15.html

《空中殺人現場》、《紅手指》、《流星之絆》東野圭吾著 - 推理與倫理同樣精彩 (借出)

http://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7/is-interesting.html?m=0

九龍城寨三面睇 - (九龍城寨小說 / 漫畫 / 電影 《九龍城寨 - 圍城》 觀後感)(網上書)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5/blog-post_16.html

《孩子的同行者》- 董淑貞著 - 引導子女學習走不平路 (漂出)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1/is-interesting.html

《從聖經亮光看 - 教會素質增長》吳主光著 - 以謙卑心去造就別人的大原則 (歸還)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5/is-interesting.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