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夢見自己身在天堂,但我不覺得天堂是我的家‥‥‥」
整個故事,都充斥著愛恨,充斥着身在天堂,亦不想住在天堂的矛盾。整體而言,每個角色都活得「不太安份」。
《咆哮山莊》艾蜜莉.布朗特著 愛與恨的呼喊 (希代書販股份有限公司)
「誰知道在這看似安詳的土地之下,長眠的人有沒有真正安詳的睡眠?」
長眠的人正是故事中的三位主角 一 希茲、凱撒 與 愛德。
書名「咆哮山莊」是一個地方名,「咆哮」是因這個山莊在狂風暴雨中驚動的樣子而定名的。
故事講述咆哮山莊的主人——恩蕭先生。他有一對子女, 興德與凱撒。老主人恩蕭一天從利物浦遠行回來的時候帶同了一位流浪孤兒——希茲。
由於主人對希茲這份沒有階級身份支持的寵愛,惹起了作為親兒子興德的妒忌。老主人去世之後,他更把希茲當僕人般勞役。
另一方面,凱撒與希茲相愛起來,但凱撒最後選擇嫁給了住在鶇翔田莊、身份社會地位都很高的愛德。當希茲失蹤幾年回來的時候,報仇的陰謀也隨之而來。他謀取了興德的家產,把興德的兒子貶為奴僕。誘騙愛德的妹妹貝絲與他私奔然後再苦待她。這個因怨恨而來的復仇計劃,延伸至下一代。
故事本是一個愛的行動開始:老主人恩蕭對希茲的愛,觸發了孩子興德的恨;加上凱撒對希茲的拋棄,孕育了希茲的恨。希茲再次回到咆哮山莊的時候 - 已經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反派,既瘋狂又冷酷的大魔王。
(作者艾蜜莉.勃朗特小姐英年早逝,想不到年紀輕輕的她對愛恨有這種劫後餘生般的體會。)
這種恩怨情仇,兩個家族一代與一代的報復橋段,令人想起大時代或創世紀式的電視劇情節。這類劇情對現代人來說也許有點陳腔濫調。但是對19世紀的英國,想必是一個很大的思想衝擊。
「我夢見自己身在天堂,但我不覺得天堂是我的家,所以我哭得很傷心,吵着要想回到塵世來。因此天使大怒,就把我貶到咆哮山莊的荒原上了,後來我就醒了,高興地一直哭。」
故事敘述方面,大部份內容都是以家中兩代人的管家丁太太的描述串連而成。個人覺得這個使用丁太太的第一身感受與觀察去描述的故事,好處是內容簡易流暢,讀起來少了一些古代文學的累贅。但缺點是令故事的情感變得有點間接的感覺。丁太太更令人有種對白多但又不是擔正的奇怪感覺。她描述的希茲的確是十分殘忍有瘋狂,與凱撒的愛情,貝絲對他的一見鍾情,交代上變得有點粗疏。整個故事節奏上亦比較平淡,欠缺一些起伏與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午飯後,我一人走過這條無人的小路上,心血來潮坐在樹下讀完它的結尾……
「誰知道在這看似安詳的土地之下,長眠的人有沒有真正安詳的睡眠?」
主角希茲放不下仇恨的一生,換來了一個無疾而終的結局。
故事的仇恨像「咆哮山莊」的名稱一樣,風聲颯颯。但結尾的平靜,跟自身樹下吹著微風的環境卻十分配合。
作者也許要以小凱蒂與小興德的相知相愛告訴我們……放下成見與仇恨才看得見出路。
整體而言,咆哮山莊道來的恩怨情仇故事在今日社會看來也不是十分特別的橋段。但它那描述社會身份上的差異、男女性不平地位的情況、社會道德與傳統宗教上的矛盾,令這本著作在當年社會留下很大的迴響,也令它成了一本歷久不衰的經典。
《咆哮山莊》艾蜜莉.布朗特著 愛與恨的呼喊 - 閱後感 - 完
恩恩怨怨後,我決定「出海」散散心。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文學類別︰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漂出)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
推理小說︰
投資類別︰
科幻類別︰
教養類別︰
基督教書藉︰
生活及健康︰
其他類別︰
九龍城寨三面睇 - (九龍城寨小說 / 漫畫 / 電影 《九龍城寨 - 圍城》 觀後感)(網上書)
- 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