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張愛玲女士於1995年逝世,這本在2009年才問世的作品,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她的遺作。再加上這本近乎自傳的小說。女主角盛九莉十分明顯地指向是張愛玲本人。而男主角邵之雍則是張愛玲現實世界中的丈夫 - 胡蘭城。張愛玲的父母親、三姨、朋友;胡蘭城與日軍協作的身份、風流的性格,以至他的多個情人,故事中所有角色及事件機乎都跟現實全對應。所以出版的時候不禁引來一陣期待、轟動甚至爭議。
《小團圓》張愛玲著 (皇冠出版社)
故事內容就是描述女主角盛九莉之由童年至成長、成到戀愛、戀愛至受傷、受傷到分離的故事。
全書12章的頭4章談的是「疏離」,父母二人疏離,各有新歡。父母與九莉關係疏離。母親蕊秋對九莉對主角愛得少,規範多。父親乃德在書中的存在感更是低得可憐。九莉的哥哥九林在故事中亦很有「過客」的感覺,兄妹的互動亦欠奉。九莉的校園生活中,除了好友比比以外,對所見所聞都不是十分積極。
頭四章的在家族及學校都出現了大量角色,但描寫這些角色主要都是以女主角的內心感受去體會。個人思想,整體來說沒有故事性的。人物眾多,看得亂之外亦讀得悶。
男主角邵之雍在第五章才突然登場,個人覺得這種在女主角生命中突然出現的感覺是寫實但卻欠美感。之雍對九莉的愛出於對其文章的感受。「如果是男人,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系都要發生。」這一份沒條件的傾慕是令人深刻,但二者之間的愛情也似乎無以為繼。張愛玲女士對男女之間愛慾的描寫雖然是相當含蓄,但男女主角嘗試以性慾彌補情感上火速折舊的描寫卻十分明顯。整體來說,個人覺得描寫二者的愛情關係亦欠故事性,由相識、相愛、熱戀、分開,沒有太多甚麼令人深刻的地方。反而陪伴之雍名字出現的小康,之雍對這個小女人的曖昧讀來更有質感。另一方面,九莉跟她的三嬸楚娣雖然比母女關係的描寫更多,但都是有點支離破碎,讀不到重點的情況很多。
「只有無目的的愛才是真的。」這是主角的心情,也是作者的心情,所以讀者以有目的聽故事的心情去讀,注定失望。
很多人定性《小團圓》為「半自傳」,我個人不太同意。九莉對親情、對友情、對之雍的激情、以及故事尾段對燕山的錯愛,大都是以女主角的主觀感受去描寫,帶出的都是文人那份孤寂、那份無終 - 一切都似乎是不果的感覺。而且內容側重關係,也有很多日常起居的情節。以這等家常便飯的瑣事為「自傳」,也談不上「半」。
自己讀《小團圓》的時候有點喝苦茶的感覺 - 茶也許是有份量的,但基於它的「難入口」,反而想一喝而盡免了細嘗的「苦」。也許正因為這份草率,我對它的感受是模糊的。
如果是張愛玲女士的擁躉,大概會對她的感情及家族生活感興趣。加上她那在思想與現實描寫上含蓄與充滿借喻的筆風,不難理解《小團圓》被吹捧為「經典」作品的原因。只是個人覺得這種將內心世界寫實地描繪出來的作品有點沉悶。正所謂「文人多大話」,加點虛構情節以確立一個高潮疊起、加點伏筆的橋段所才算得上是精彩。
「自己生活貧乏的人才喜歡刺探別人的私事。」蕊秋說的這一句,也許證明了我生活豐足,對張女士的感情生活不感興趣吧。《小團圓》張愛玲著 把破碎團圓在一起的故事 - 閱後感 - 完 51 /40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推理小說︰
*《半自白》橫山秀夫著 要守護誰?NEW!
文學類別︰
《百年孤寂》- 賈西亞.馬奎斯著 拉丁美洲的文學經典 NEW!
《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 - 活着是為了說故事》 楊照著 - 解讀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意義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漂出)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