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書is Interesting - 《從聖經亮光看 - 教會素質增長》- 吳主光 著

 


「弟兄,給你介紹一本書,書的重點就只有4個字 -  "彼此相愛"。」

有一天一位主內的長輩向我推介這本書。

對此我是很高興的,一來我喜歡看書,二來「張良受書」,被前輩看得起豈不是應該高興?

從他手上接過來一開,書中有很多各種顏色的間線。在序言第一頁提及大使命一段中,「遵守」二字被有力地圈上。


「好一個專注遵行大使命的弟兄!」我是以這種帶點敬意的心開始讀這本書。

身為「平記」人,作者吳主光先生的書我當然拜讀過。十多頁的自序,主光哥強調的是「神重質不重量」,教會增長要以質為重。一向老實不客氣的他在序中已點名指出一些流行的「教會增長學」所存在的教會問題,例如他指出「標竿人生」作者華理克RICK WARREN以「市場調查式」教會營運手法的錯謬,令教會雖大人數雖多,卻以「討人喜悅」代替了「討主喜悅」。主光哥在書中以很多聖經例子,說明了神從沒有先在乎人數,反而教會若重質,量是自然會提高的。這樣有根基的人數提高才夠穩健。

在此分享一下個人在十三個單完中比較深刻的地方:

第一章 - 「教會增長學」的起源

筆者單刀直入指出「靈恩派」跟「新派詩歌」的一些問題。外表的「熱鬧」不能帶來「靈性上的復興」。他的總結是「不要只追求情緒化而不愛真理」。

第二章 - 聖經中的教會增長真理

聖經中的耶穌跟保羅都不是一個「迎合人」的佈道者,甚至不下一次有些言論相當「趕客」。筆者亦用了馬太福音13章八個比喻去看教會增長 - 總括來說 一 只有真信、在好土真紮根的信仰才有真成長。

第三章 - 「平安福音堂」的蒙思見証

這一章主要提及「平安福音堂」的發展史,當中有起有跌,亦經歷過無數神蹟 (例如大火燒到教會門口停下來的經歷)。不過,個人最深刻是筆者提到1975年的情況,那時因為聚會人數太多,教會在聚會地方不夠的情況下唯有注重會友靈性上的更新而放輕傳福音的力度,但結果是那年聚會人數由200人增至330人,也印證了「有質自然便有量」的道理。 

另一個令我很深刻的筆者記述是於1977年平記以三十萬買入「九龍城堂」的一事。

「長執會」為此事討論至凌時‥‥‥畢竟三十萬在當年絕對是天文數字。

有人說:「除非我們不吃飯!」

另一人說︰「對了,不吃飯就可以!」

又有一人說:「對對對,節衣縮食是一個辦法。」

這一段感動我的不止是那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熱血,而是在會中的每一位都把教會的事視為自身有份的事。我想我大概不會想到,為建立教會自己要有「少吃一頓飯」的覺悟。

第四章 - 「平安福音堂」蒙思的屬靈因素

筆者在書中多次提到1994及1998年福音派與天主教簽訂的 "Evangelicals and Catholics Together"宣言。當年天主教代表願意接受「四個唯獨」中三個:「唯獨基督」、「唯獨信心」、「唯獨恩典」,但就否定了基督教「唯獨聖經」這個核心。但其實高舉「聖經是信仰唯一權威」對教會發展卻是十分重要。「平安堂」按著聖經的教導,重視擘餅紀念主聚會、重視「人人皆祭司」可以參與事奉的聖經教導,這些綱要對我來說影響也很大。我想如果我身在大教會聚會,唱歌麻麻地既我應該沒有事奉的機會。


第五章 - 從「會幕模式」研究崇拜聚會

不少讀聖經的朋友都會有「死在曠野」的問題,所指的是「出埃及記」上半部的情節精彩得可以拍電影,十分易讀。下半部經文提及「會幕」建造要求,內容「悶到要死」就難以繼續。筆者試從「會幕」建造上的所有要求,深入淺出地去說明上帝最看重崇拜上的「質」是甚麼,令剛剛爬出埃及,還在利未記中悶宰牛一身血而不知所措的我,多了很多啟發。

第六章 - 從「基督身體模式」研究配搭究事奉

筆者引用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提到的信徒的五種功能。來解釋要建立教會也離不開這些教導、傳福音、講道等的工作。其中他指出傳道的功能常常被誤以為是一年辦幾個佈道會的事務,其實更需要的是推動每個人「傳福音生活化」。另外筆者也提到稱呼和職位根本不是重要議題,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有沒有發揮建立教會的功能,不分你我地成就教會這個「基督的身體」。我想這就是長輩所指的「彼此相愛」吧?



第七章 一 從「神家模式」研究教會生活

這一段我最深刻的地方是筆者提到的「靈統關係」,亦即是把教會視為靈性上的家的概念。這一點對現代人來說是很難做到。另外筆者亦很大膽提及「順服」有時優於「民主制度」一 這個在現代社會很難接受的概念。他引用了很多聖經例子說明人越多,意見越一面倒的情況下越有機會敗壞的實情。(例如民數記中12探子當中有10個人反對攻取迦南,只有兩個人明白上帝的心意支持照攻。這個少數服從多數的決定,令以色列人耽誤了不少時間,失卻了很多福份。)

第八章 一 從初期教會研究屬靈會議的原則

此段筆者引用了幾段聖經中提及使徒會議的事蹟,來說明「教會長老執事會」對教會增長的重要,當中提及出席會議的態度及會前的準備功夫。自問平日開會也少了這種預備議題的認真態度。另外我也很喜歡筆者嘗試將「小事」跟「大事」並列清單,在有關真理與聖經原則上的大事上執着。小事即使有意見分歧,但是也盡量互相遷就,以減少爭論的需要。

第九章 一 從初期教會研究教會質素增長

聖經描述初期教會的狀況,筆者指很多現代教會以初期教會為仿效對象,但專注卻流於表面模式。例如不同派別會對浸禮的要求有不同的理解。但筆者指出初期教會之所以增長得快,最重要的並不是模式,而是門徒對神的話「扎心」,對守著真道「恒心」,以及弟兄姊妹「同心」的素質。

第十章 一 重啟啟示錄七書信研究教會質素增長

啟示錄的七間教會,上帝提醒他們的都是「重質不重量」。甚至撒狄與老底嘉這些人多勢眾的大教會被主批評得更嚴厲。而提示中也有很多對教會與惡人結黨的批評,說明了在教會增長上與不同原則的群體妥協,也不是一個主喜悅的出路。

第十一章 一 弟兄和睦同居與教會合一

筆者一向也強調基督教與天主教不能合一,甚至以一些很嚴厲的字眼來形容天主教或一些異端。但他其實也認同聖經眾教會要合一的原則。

這一篇,個人很喜歡筆者用了三個代表人物解釋教會合一,分別是保羅、約瑟與大衛。保羅為了教會合一,沒有在一些被教會誤會甚至被論斷的情況下與人反目;約瑟在不斷被出賣的人生中仍然尋求上帝的心意,原諒所有失信於他的兄弟以追求合一:大衛,作為一國之君為了團結十二支派上往往亦以大局為重。

不過筆者亦再強調一點 一 「一主一信一洗一聖靈」這些基要真理上卻不能因為「務求合一」而妥協。

第十二章 一 小心群眾心理作祟的假復興

筆者提到由耶穌到保羅的年代,群眾聚集的時候問題也會隨之而多,所以二人講論都不是為了討好大眾。我們亦要小心在群情洶湧下迷失,以致教會產生混亂。

第十三章 一 末世時代教會漸漸停止增長

最後一章 一 筆者引用很多經文提及教會末後的狀況。那時,教會人數只會大幅減少。由於假信徒人數比真信徒還要多,所以再一次強調民主可能會衍生的問題。而在「量」不能挽救的大末後日子,「質」的保持才是最重要。


總括來說,筆者在書中多處引用了聖經,從多角度去談及教會如何能穩健增長,作為帶領教會的人如何仿效初期教會重質地建立神的家。一面讀,一年想起騰近輝牧師寫的另一本著作「偏差與平衡」,當中有一段提及教會的「質與量」,藤牧師說上帝要的是「質」。所以我們若是追求「量」也應該是為了「質」的緣故下去追求。他引用要撒種的比喻,如果照計數四分之一聽道的人能結果子,那麼加大聽道的人數結果子的人數應該也會相繼增多。

兩位在解讀聖經都很有權威的筆者在「質同量」意見方面上看來有少少不一樣,但是我認為那個重「質」的要素是一致的。

長輩說這書重點的是「彼此相愛」,這絕對是信徒間應有的「質」。而我,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那份「除非不吃飯!」的投入感。

以這種壯士斷臂的決心,加上「看輕小原則來成就大原則」那謙卑嘅心去造就別人,建立教會。

這樣,不單止對神的家,相信也是對自身建立有好處的事。


(糾正自己駝背的問題難,改善自己的素質更難。共勉之。)


收書日期:2024/5/4

完成日期:2024/5/17

閱書報告:2024/5/17

再一次感謝推介此書的弟兄。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

書is Interesting - 《孩子的同行者》- 董淑貞 著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1/is-interesting.html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九龍城寨三面睇 - (九龍城寨小說 / 漫畫 / 電影 《九龍城寨 - 圍城》 觀後感)

 


近來入戲院的「要求」比以往高,所謂「要求」,對象不是電影而是自己。作為現今觀眾。畢竟生存資訊發達的年代,入戲院前多做點預習也是很容易的事。

此外又作為一個BLOGGER,總有點好奇心。因為要分享也總有點想比人知多一點的動力。

為了想知道林峯演的「陳洛軍」是何方神聖,在進場的前幾天先後看完五本原著小說,以及接觸了32期久違了的港漫。

(課金看了第一集後,其他用14天免費試用account 看其他4本,感覺是值回票價。)

(小說共有4集,加上Jim 與雷振東為主的前傳「龍頭」,共五集都全數看完。)

上一次看港漫要回看近二十年前CAPCOM 公司授權的「生化危機」,以開槍打喪恥為題材的驚慄遊戲,在本地漫畫家的手筆下淪為港式武俠小說,那些年的中伏經驗令我對港漫一直多了點偏見。

(網上截圗)

《九龍城寨》眾多版本中,個人最喜歡小說。小說版雖然一幅插圖也沒有,但是文字中的人物心理描寫跟神態描述都比較具體,人物的個性比較鮮明。人物心理描寫這方面,以快打快的漫畫總不能著墨太多,拘拘兩小時的電影更不能拖泥帶水。此外,小說更可以故事中加入一啲插敘,這方面是為求簡單直接的漫畫跟電影都做不到的地方。

另一方面,小說充斥着很多80年代的字眼,老香港的味道十分濃烈。電影在表達老香港這方面的表演也不錯,配樂用上當年的流行曲(跳舞街、MONICA)、過場中很多建築、巴士、往返啟德低飛的飛機、舊行業、衣飾、對白都帶有點香港情。漫畫在這方面也算合格但總覺得色彩鮮明的漫畫很難畫得出那種「舊」的感覺。

(網上截圗)


九龍城寨的人物是一大賣點,漫畫畫出來當然最好看, 電影就不太忠於原著,畢竟要走難的林峯披上原著的一頭銀髮又不太實在,信一掩半面的留海在現實中也太離地。所以電影在造型的改動上是需要的。

(網上截圗)

只是有幾點我個人看了有點不滿,劉俊謙演的信一,小說中的「龍城第一刀」在電影中的武器變了小刀。另一方面,AV(四仔)當然不能像漫畫般七呎身高,但那個原本超級力量型的戰鬥架式,在電影中也退化得有點過份。第一刀變身一小刀,外剛內暖的AV變了一個有點愛心又打得下的「變態超人」。

(網上截圗)

(有留意日本漫畫那些年的朋友們,想必知道我所講的變態超人是誰吧?)

隱世高人王九在電影中更要用上機關槍這種低質的武器,加上「跟主角腳尾開火射極都射偏」的老套情節也是十分「出戲」。

(網上截圗)

在我個人看來,也許在人設上存「同名不同人」的心態去看電影,內心會好過一點。

(網上截圗)

(反而黃德斌跟Tiger叔,雖然比原著少了一隻眼,但外形神態跟漫畫都有幾分相似。)

故事方面,漫畫在敍事方面有時比文字嘅感染力來得隔靴搔癢,令小說本身那份文學感變了一套江湖片的格局,與其說是港漫的通病倒不如說是港漫的特色吧?電影都是以打打殺殺為主線但更偏向是葉問式的武打片,江湖味較少。但故事方面,電影跟原著的同步率也算是低得可憐。時間、地點、人物雖然都是一樣,但故事發展跟人物關係也就是差天拱地。

當新故事看,以動作爽片來看是相當不俗的。但幾個經典場面:十二少在戲棚遇上洛軍、洛軍與AV在地下技競場的生死鬥、洛軍在在茶記工作遇上前來吃叉燒飯的龍捲風、在電影完全改掉。作為對原萫有相當投入感的觀眾來說難免是有些失望。

(網上截圗)

不過,電影也有很多出色的地方。本身將九龍城寨像真地放上大銀幕其實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120分鐘的電影激戰連場,以武打片來看也是水準之作。其中洛軍與王九在舊式巴士上的追逐戰,行駛中的巴士配上埋身肉搏的橋段很精彩。古天樂與郭富城、洪金寶的對手戲也很有味道。龍捲風分別為陳占與洛軍剃鬚的一幕帶出他與父子的兩代情,以前後呼應去交代龍捲風一早洞悉洛軍真正身世的手法算是一絕。

林峯、劉俊謙、胡子彤、張文傑作為電影界較新的一代難得在大製作有表演機會也是一大看點。劉俊謙一向是新一代實力顏值兼備的演員,胡子彤不是演得不好我就是覺得十二少應該更帥點、戴冷帽才像話。張文傑的演繹四仔也不錯,雖然角色性格完全偏離了原著,但總算是帶出了一點原著沒有的喜感。

他們四人給我最深刻是打麻雀的兩幕。第一幕,交代了洛軍在城寨被接納,而不再拘泥要儲錢買身份認同的心態改變。第二幕再有雀戰已是四人敗走城寨的時候,洛軍用麻雀砌成城寨後不辭而別,不言而喻的交代手法也很故事性。用香港味很濃的麻雀交代故事,是小說跟漫畫也沒有的精彩原創橋段。(當然,落難中的三人幫都住得咁好環境呢‥‥‥是欠了點察實,但我個人對這種浪漫化的表達又有點偏愛。)

我給電影整體的評分有88分。無論是基於對港產片、港漫、武打片、舊香港的情感,還是簡單地想找一部有娛樂性的武打片,或是對大場面大製作的喜愛 - 《九龍城寨》也不會令人失望。

(網上截圗)

電影給我的影響不止於電影本身。它讓我給了港漫一次翻身的機會。因為《九龍城寨》,讓我特意走到報販處看看。方知道原來香港書攤正在賣的漫畫仍然是中華英雄龍虎門》之顃,$28一本。香港漫畫不知不覺已成了夕陽行業,唯有靠老牌、食老本。《九龍城寨》漫畫主筆司徒劍橋先生在漫畫書後記中提及以《九龍城寨》來挽回新一代對港漫興趣的一丁點願望,我想《九龍城寨》在這方面的推動上算是有點小成的。


香港電影及本土各方面的文化產業、入場支持算是好好珍惜它的表現吧!

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

母親節北上2024 (今日酉禾)

 


母親節吃甚麼做甚麼都是母親話事。

所以舅仔一句話:「阿媽食過都話好食。」刻意去深圳吃一頓都沒相干。

在國貿的金光華廣場親早已是港人的集中地,金光華身後的佳寧娜廣場就第一次去。

(面向個牌,左轉行到第一個路口再左轉直行就是佳寧娜。不過由羅湖行去佳寧娜也只消15分鐘。乘坐1號及12號巴士也更可直達,不過帶著老人家就坐坐地鐵好了。)

由國貿站進入金光華上兩層到地面,面對金光華招牌左轉行到街口再左轉直行5分鐘便到達佳寧娜,一個整體沒太大吸引力的商場。

(細商場,以食為主)

(網上看到不少港人來整牙,職員說不用預約也可。)

不少香港人來這裏整牙,洗牙一次$150(職員聲稱超星波洗牙),脫牙$400。價錢對港人來說就一定算低,只是對一年只會找牙醫一次的我來說沒有試的需要。

外母話好食的一家名叫 一 「今日酉禾」

母親節的下午,門前有零聲的食客在輪候。這也是港人早早攻陷了的地方,只是人流難以跟金光華比較。



(等位區有酸梅湯,小小甜吃)

舅仔預先備了房間,我很喜歡這種吃得舒舒服服又有點空間的感覺。

(臨走先醒起要拍照 一 畢竟我都是一個盡責的HK Blogger)



今日酉禾以「新派酒樓」自居,除了蝦餃燒賣外,還有不少有點新意的菜色。所以一向對酒樓「一盅兩件」嗤之以鼻的小孩們也找到了他們愛記的食物。

先來一客香煎牛肉蝦仁韮菜餅 一 $22,脆脆地幾香口。

香茅焗海上班 一 $215 兩條,味道相當好,海班多肉肉質鮮甜 一 個人十分推介。


香茅焗海上班(有片)


芝士焗奶皇飽 一 $22。小朋友們話好食,恕我未有機會「埋身」便清盤。


西式韮菜墨魚餅 一 $76。味道還好但最重要是如盤景般的氣勢,單為gimmick而吃也算值得。而且長輩食量不大,弄點花巧野逗他們高興,絕對是一件好事。

西式韮菜墨魚餅(有片)



海南糟粕醋浸雪花牛肉 - $86,牛肉沉底的一鋗賣相很一般,味道不錯但有點辣。


芥味香焗芝士糯米雞 - 芝士 十 芥末  味太濃,雞內的肉粒味完全被蓋過。不過唔難食,大可以試一下。


退回乾濕紙巾,舅仔話預先book位又有額外折扣。8個人八個人埋單$831大元,在國內來說稱不上便宜,但對港人來說就腳又帶點新鮮感,最低限度長輩及小朋友們都滿意這一餐。


(酒樓有珍珠奶茶,手打檸檬茶,十五元左右一杯。作為甜品的一口酸奶榚居然第一道上菜,而且遭到秒殺。)

這一天,以一家大小組合北上慶祝的人流很多。有學生有辦工人士星期一要「交人」的情況下,晚飯後回程一定人多,在金光華行逛、打機到下午茶時段我們開始回程避開回港人潮。

「父親節都返大陸好嗎?」家人問。

對我來說,吃甚麼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與誰一起吃。個人覺得父親節最重要的既不是「父親」更不是「節」,最重要的是「快樂」。

僅祝身邊的母親們快樂,有節無節都一樣健康快樂!


其他北上遊樂分享:

2015 橫琴海洋王國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15/05/2.html 

2016 嘉輝會滿屋世界主題酒店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html

2023 創新坊 + 珠海凱悅酒店 + 橫琴宇宙飛船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3/10/blog-post_27.html

2023 壹方天地 + 朗玩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3/12/round-one.html

2024 笋崗文具批發中心 + 笋崗萬象食家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3/blog-post_25.html 

2024 會展中心(皇庭廣場 / 卓越中心 / 領展中心城 / 高鐵)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4/blog-post.html

2024 北上快閃之旅 (光華廣場舟市水產自助餐 / 東門 / 福田山娒)


其他近期文章分享:

城寨三面睇 - (九龍城寨小說 / 漫畫 / 電影 《九龍城寨 - 圍城》 觀後感)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5/blog-post.html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500個成長故事




我一直覺得,人的經歷改變了他寫的文章……

「題目是秋季旅行,不要花太多篇幅在同學們集合上。另外次次最後一句也是 “依依不捨地離開” 然後完,寫多點感受,給點新意好嗎?」

在填鴨式教育下成長的我,小時候很喜歡「寫週記」這份相對沒框架的功課。所以一向對小孩們功課也得過且過的我,對孩子們造句、作文這類功課也格外留神。(當然只限中文,要對 “I is a boys” 我一邊對都係一邊想 “looking for biting people”)

從小就覺得,會派週記功課的都是無私的好老師。因為在講求成績的學校,週記看來是沒有太大「生產力」。一個老師硬要改多一份無上限頁數的功課還要留言回應,其目的只是為了認識學生多一點。所以,中學所學的大都留在公考試場了,只剩下這幾篇週記。

「記錄一下結婚的事吧?」15年前的一個小嘗試,成為了網誌的起點。

 (攝於2009,MY YAHOO BLOG 的發源地。)

那是一個yahoo blog 還是很流行的初春,那些年大部分分享者寫作都是以興趣為本,鮮有為流量而努力的「野心家」。

當我還是一個人的時候,寫作的時間是多的,但也難以將結婚大小事一一記下。畢竟那些年有多餘心神也先花在辦婚事上好了,記不記錄只是基於興趣,而某些婚禮的繁文縟節根本不算「有甚麼興趣可言」。

婚後過了好幾年的悠閒生活,題材也可以十分無聊。當年分享那些所謂「未見過」的奇事,來到今天回看原來普通不過。「咁普通的東西都寫一大餐?」每次回顧舊文,自己對自己那份「大驚小怪」的寫作心態也有點嫌棄。

但井底蛙爬出井口觀看大世界的一剎,難道還要在一眾新事物前虛偽地裝出一副「毫不雀躍」的樣子?

兩個小孩也在鍵盤的見證下成形、出生、成長‥‥‥由不存在變成存在的歷程是奇妙的。


「原來我細個係咁架?」每當你們看見昔日的自己,總會帶著「難以置信」的眼光去閱讀這些屬於我跟你們的故事。但回看的這一刻,爸爸也同樣帶著「難以置信」的眼光看自己 。「難以置信」的是,當年一腔熱血的爸爸居然誇下海口說一定要教好你們,但時至今日雙方經過多次的「角力」後 - 爸爸難以否認有「鬥志盡喪 十 想搵人咬」的時候。文字告訴我一件事:理想跟現實永遠存在一定落差。

(當年兩個咁得意,點會想到大左咁難湊?)

15年前,文字是一個主要傳播媒介。今天,講求流量的社會,更直接更方便的影片以致直播似乎更吸睛、更受歡迎,加上AI,「少年筆耕」的故事不再被歌頌,寫作既吃力又變得廉價。

活在當下,活在被要求的社會,成家後的生活有點被抽乾。改變 - 限制了一些興趣,限制了時間、限制了消費、也限制了空間…… 限制不了只有思想,而鍵盤正是心思的出路。我的牧者曾經評價我是那種「我手寫我心」的人,但隨著語音輸入的出現,說出心思換成文字 - 「我口寫我心」令寫作更自由更不受制,隨時提起手機,便可以隨時隨地分享屬於自己心中的大世界。

在寫作沒多價值的社會,我卻以它為興趣。甚至是背道而行地覺得,這是一個令我認為值得去投入的興趣。

「又是 ‘光陰似箭’,又是 ‘依依不捨’,得找點有新意同義字來用。」

寫得多對自己也多了些要求,我越來越介意錯字(即使還有而且還是很多),亦試過一篇文章寫了一半覺得太差要重寫的時候。為自己的興趣而執著,其實執著的也就只有自己而已。

另外,當執意去做好一個分享者角色的時候,觀看世界的角度會不一樣…..兩手空空的我會想知道這個商場有沒有寄存服務;自駕旅行的時候會多留意穿梭巴的班次;明明已在餐廳結賬的時候才去留意它的謍業時間。這些年頭,自己對世界的視覺,在不同的角度上也多了一份好奇心。每次知道有人因為看過我的分享,然後改變了他/她一些決定,最後有正面的結果的時候,我心中也多了一份躊躇滿志。

(搬到GOOGLE BLOG十年後 - 到達100,000 VIEW的里程碑。不過由於這個網誌中其實有10篇文章不是小弟寫的,所以文章要達到510才算得上有500個故事….這當然又是一些只有自己才會執著的數字。)


「阿麥,你寫得越來越好。」

偶爾收到朋友的讚賞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我珍惜「越來越好」的讚美遠多於「非常好」。因為「越來越好」代表那位朋友一直也有留意自己的寫作,亦代表原來自己真的有努力令自己進步了一點,更代表絕對有做得更好的空間。

越寫得久,越發現自己文學根基的薄弱,只怪自己小時候沒有珍惜時間好好閱讀。誰又會想到,小時候很怕看書,跟同學去書展,被書圍住的時候也感到呼吸困難的我,今時今日一人蹲在會展一整天也可以樂在其中呢?


   (一人去書展站了半天,要離開時的心情仍是依依‥‥‥不‥‥‥留連忘返。)

一邊看書,一邊感受作者的故事,每當遇上不懂的字詞,我會查一查字典,找一找出處。讀到好詞好句的時候,我會如獲至寶地記錄下來,情況有點像一個寫閱書報告的小學生,希望學以致用。

(你溫書、我看書 - 好一個「雙書也是雙贏的局面」。)

白駒過隙,轉眼又渡過了15年人生,結婚、組織家庭、進修、遠行,不能避免的是總有令人灰心、無奈、失敗甚至憤怒的時候。每當面對鏡子,單對單真誠地面對自己的一刻,很想把那些負面情緒,甚至自己的黑暗面也訴諸文字。但每次動筆寫了幾句後,總會想到一個有關「兩個朋友在沙灘上」的故事。

「被朋友打過一下的事,寫在沙上,讓它被海水沖去。」

「被朋友救過一次的事,刻在岩石上,讓它鉻記於心。」

刪去海量的不快,記住一點點的好,不是要隱惡揚善,只是想讓以往積極的自己推動未來的自己繼續選擇良善,並將這些快樂分享給別人,也讓自己有更大的力量去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

這些年來,自身累積的經驗好像改變了寫的文章,但經過15年來與文字交往的歲月後,我方發覺 一 

「我的經歷改變了文章,但文章同時亦改變了我。」




我的寫作歷程︰

2009年3月28日 - 個人第1篇的網誌文章分享

2013年10月31日 - 有十多萬VIEW的YAHOO BLOG關閉,搬家到GOOGLE

2024年4月20日 - GOOGLE BLOG 瀏覽人次達到十萬

2024年5月11日 - 個人寫下了第500篇的網誌文章分享









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城寨三面睇 - (九龍城寨小說 / 漫畫 / 電影 《九龍城寨 - 圍城》 觀後感)by MAK


近來入戲院的「要求」比以往高,所謂「要求」,對象不是電影而是自己。作為現今觀眾。畢竟生存資訊發達的年代,入戲院前多做點預習也是很容易的事。

此外又作為一個BLOGGER,總有點好奇心。因為要分享也總有點想比人知多一點的動力。

為了想知道林峯演的「陳洛軍」是何方神聖,在進場的前幾天先後看完五本原著小說,以及接觸了32期久違了的港漫。

(課金看了第一集後,其他用14天免費試用account 看其他4本,感覺是值回票價。)

(小說共有4集,加上Jim 與雷振東為主的前傳「龍頭」,共五集都全數看完。)

上一次看港漫要回看近二十年前CAPCOM 公司授權的「生化危機」,以開槍打喪恥為題材的驚慄遊戲,在本地漫畫家的手筆下淪為港式武俠小說,那些年的中伏經驗令我對港漫一直多了點偏見。


《九龍城寨》眾多版本中,個人最喜歡小說。小說版雖然一幅插圖也沒有,但是文字中的人物心理描寫跟神態描述都比較具體,人物的個性比較鮮明。人物心理描寫這方面,以快打快的漫畫總不能著墨太多,拘拘兩小時的電影更不能拖泥帶水。此外,小說更可以故事中加入一啲插敘,這方面是為求簡單直接的漫畫跟電影都做不到的地方。

另一方面,小說充斥着很多80年代的字眼,老香港的味道十分濃烈。電影在表達老香港這方面的表演也不錯,配樂用上當年的流行曲(跳舞街、MONICA)、過場中很多建築、巴士、往返啟德低飛的飛機、舊行業、衣飾、對白都帶有點香港情。漫畫在這方面也算合格但總覺得色彩鮮明的漫畫很難畫得出那種「舊」的感覺。

九龍城寨的人物是一大賣點,漫畫畫出來當然最好看, 電影就不太忠於原著,畢竟要走難的林峯披上原著的一頭銀髮又不太實在,信一掩半面的留海在現實中也太離地。所以電影在造型的改動上是需要的。


只是有幾點我個人看了有點不滿,劉俊謙演的信一,小說中的「龍城第一刀」在電影中的武器變了小刀。另一方面,AV(四仔)當然不能像漫畫般七呎身高,但那個原本超級力量型的戰鬥架式,在電影中也退化得有點過份。第一刀變身一小刀,外剛內暖的AV變了一個有點愛心又打得下的「變態超人」。

(有留意日本漫畫那些年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所講的變態超人是誰?)

隱身高人王九在電影中更要用上機關槍這種低質的武器,加上「跟主角腳尾開火射極都射偏」的老套情節也是十分「出戲」。

在我個人看來,也許在人設上存「同名不同人」的心態去看電影,內心會好過一點。

(反而黃德斌跟Tiger叔,雖然比原著少了一隻眼,但外形神態跟漫畫都有幾分相似。)

故事方面,漫畫在敍事方面有時比文字嘅感染力來得隔靴搔癢,令小說本身那份文學感變了一套江湖片的格局,與其說是港漫的通病倒不如說是港漫的特色吧?電影都是以打打殺殺為主線但更偏向是葉問式的武打片,江湖味較少。但故事方面,電影跟原著的同步率也算是低得可憐。時間、地點、人物雖然都是一樣,但故事發展跟人物關係也就是差天拱地。

當新故事看,以動作爽片來看是相當不俗的。但幾個經典場面:十二少在戲棚遇上洛軍、洛軍與AV在地下技競場的生死鬥、洛軍在在茶記工作遇上前來吃叉燒飯的龍捲風、在電影完全改掉。作為對原萫有相當投入感的觀眾難免有些失望。

不過,電影也有很多出色的地方。本身將九龍城寨像真地放上大銀幕其實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120分鐘的電影激戰連場,以武打片來看也是水準之作。其中洛軍與王九在舊式巴士上的追逐戰,行駛中的巴士配上埋身肉搏的橋段很精彩。古天樂與郭富城、洪金寶的對手戲也很有味道。龍捲風分別為陳占與洛軍剃鬚的一幕帶出他與父子的兩代情,以前後呼應去交代龍捲風一早洞悉洛軍真正身世的手法算是一絕。

林峯、劉俊謙、胡子彤、張文傑作為電影界較新的一代難得在大製作有表演機會也是一大看點。劉俊謙一向是新一代實力顏值兼備的演員,胡子彤不是演得不好我就是覺得十二少應該更帥點、戴冷帽才像話。張文傑的演繹四仔也不錯,雖然角色性格完全偏離了原著,但總算是帶出了一點原著沒有的嘉感。

他們四人給我最深刻是打麻雀的兩幕。第一幕,交代了洛軍在城寨被接納,而不再拘泥要儲錢買身份認同的心態改變。第二幕再有雀戰已是四人敗走城寨的時候,洛軍用麻雀砌成城寨後不辭而別,不言而喻的交代手法也很故事性。用香港味很濃的麻雀交代故事,是小說跟漫畫也沒有的精彩原創橋段。

我給電影整體的評分有88分。無論是基於對港產片、港漫、武打片、舊香港的情感,還是簡單地想找一部有娛樂性的武打片,或是對大場面大製作的喜愛 - 《九龍城寨》也不會令人失望。



電影給我的影響不止於電影本身。它讓我給了港漫一次翻身的機會。因為《九龍城寨》,讓我特意走到報販處看看。方知道原來香港書攤正在賣的漫畫仍然是中華英雄龍虎門》之顃,$28一本。香港漫畫不知不覺已成了夕陽行業,唯有靠老牌、食老本。《九龍城寨》漫畫主筆司徒劍橋先生在漫畫書後記中提及以《九龍城寨》來挽回新一代對港漫興趣的一丁點願望,我想《九龍城寨》在這方面的推動是有點小成的。


香港電影及本土各方面的文化產業、入場支找算是好好珍惜它的表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