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姐手上借來的一堆書,不經不覺已讀到最後一本。留到最後才讀的我顯然是對其題目興趣不大,這是騙不了人的事實吧。不過翻開的時候卻有種很特別的感覺 - 保存得像新一樣的書,與書頂上一大堆Remarks很不相襯的感覺,這亦表示了這本書對表姐的啟發有多大。
《吃好「油」的健康奇蹟》藤田紘一郎 (如果出版社)
寫資訊書藉閱後感其實是一件相對苦悶又要負責的事。畢竟客觀資訊你不能因為個人感受而把它曲解,重要而忘記了的部份又要重溫一次以求正確。尤其是這書中出現了很多「深奧的物質」:脂肪酸、亞油酸、花生四稀酸、次亞麻油酸….我把心一橫把所有「酸」拋諸腦後。只記下「重點」,那些自己認為重要的重點。
1. 一個人有60兆個細胞,「油」對細胞建立非常重要。
2. 許多絕症,例如癌症都是細胞出現問題的疾病。所以吃「好油」保障細胞健康,對於個人抵抗力及健康有着很關鍵的作用。
3. 「油」令人想起油脂、油膩、肥油等負面的東西,但其實油、或動物油作為建立細胞的基本完料其實不能缺少。所以戒油戒肉其實都不是一個絕對健康的飲食習慣。
4. 油其實是新鮮食品,所以有效期久的油其實代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健康 - 「千萬不可忘記,油其實是新鮮食品,原本就是非常容易變質的東西。所以,以大平包裝、開封後也不易變質的油,背後勢必經過某些工序。」(P154)
5. 人常常把細菌與病菌混為一談。其實人腸內的細菌叢對保健很重要。腸內環境的好壞,對人健康影響性非常大。以下三項是我們常犯的錯誤:
- 過度清潔
- 經常吃含有防腐劑的食物
- 攝取「不好的油」

不好的油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 以上是最邪惡的食物。(要少吃牛角包與餅乾對我來說是比較痛苦的事。)
6. 油本身是好的,但加工、重新加熱都會產生對人有害的物質,或令油「氧化」。「氧化了的油,吃後被腸道的排斥便會引發嘔吐及腹瀉。」(P60)
7. 油含有Omega 3 或 Omega 6,兩者比重因「油」而異。但O6在日常食物中已經有十分足夠的攝取量,所以常常會做成吸收過多。而O3變成了對我們有益卻有常常缺少的東西,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多吃O3才能平衡。

8. 作者提到植物油一定要選擇「冷壓油」,裝在透明塑膠瓶內的精製油絕對不可吃。大花油、大豆油,基因改造種子成份很高也不宜吃。他推介亞麻籽油、荏胡麻油。不過,我問過表姐,兩者在香港不易找,他的意見是小吃植物油,改吃「米油」。

9. 多吃生魚片,與魚油一起吃。魚油可以改善抑鬱症,但吃生魚片時不點醬油芥末,改沾亞麻仁油。
書中其實有一大堆理論,不算太難明但是就是很難記。所以作者算貼心,在書的最後一章與書的背面都列出了一大堆重點重點。

(選好油的五個步驟,記住唔好貪平。)

(書背給你重溫一次。)
要避免吃不好的油其實是困難的。我個人覺得最容易做得到的改善,就是少吃街外的油炸食物。因為街外用的油大都會重複加熱,「千年油」增加了氧化帶來的有害物質。
「就是嫌在家油炸東西成本大,所以才要在街外吃啊!」
對於我的「偉論」,朋友如此回應是很合理的。
「那就乾脆少吃一點油炸物,在街上吃蒸的焗的好了。」
吃對了「油」,人也許能跟這書本一樣,多多remarks亦能歷久常新。這書對於慣了速食文化的都市人,絕對值得一讀。
《吃好「油」的健康奇蹟》 藤田練一郎 - 走油不一定健康 - 閱後感 - 完 51 /40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推理小說︰
文學類別︰
《百年孤寂》- 賈西亞.馬奎斯著 拉丁美洲的文學經典 NEW!
《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 - 活着是為了說故事》 楊照著 - 解讀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意義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漂出)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