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當記憶已沉睡得近乎不存在的時候,「文字」每每卻有喚醒它的能力。《半生緣》——當思想遊走在字裡行間的時候,昔日與兩位好友的美好時光又不自覺地回來了。
時光頃刻回到了2005,一個傻頭傻腦的年青人抱看名星、看電影的心態,跟着兩位「文青」- H同學與F同學 - 去欣賞劉若英小姐主演的舞台劇《半生緣》。說是「跟」可沒有半點偽裝的謙恭;全劇三小時、全國語、不設中場休息,加上主角們八成時間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交對手戲」,年青人事前對此等規格毫不知情,這份無知換來多次低頭的「沉思」。
「你居然瞓覺?「張飛」好難先買到架….」搞不好當年是「誰伏了誰」或是「誰負了誰」。總之「張飛」好、趙雲也好,H同學的話當年我並沒有放在心上。現在一邊讀此書,一邊想起來自己又實在是既羞家又浪費。
一面翻閱此書,對舞台劇還有印象的一段大概就只剩下女主角顧曼楨被祝鴻才污辱的一幕(舞台劇這幕表達得當然是十分含蓄,但是那些雷電交加的配樂,加上幾下黑白閃爍的燈光。再配合演祝鴻才那位演員的淫相…..令半夢半醒了「大半個半生」的我記憶猶新。)
要不是那些記憶都太深刻,我實在不敢相信自己也曾經嘗試過這等文藝。畢竟兩位同學帶着門外漢去看《半》大概是自找一種負累。細讀細想,也許兩位朋友當年投入了世鈞與曼楨的世界,硬要找一名「許叔惠」陪伴,兩男一女一起才夠「入戲」。也只怪他們跟故事的主角們一樣「錯的時候選擇了錯的人」。
《半生緣》張愛玲著 (哈爾濱出版社)
這是發生在抗日時期的愛情故事。主角是兩對情侶:沈世鈞與顧曼楨,許叔惠與石翠芝。只是兩對戀人都有緣無份,世鈞愛的是曼楨、但最後娶的翠之。
故事方面,個人覺得文藝戀愛大悲劇要夠好看不一定要虐心。人物關係固然要錯綜複雜,但思想矛盾與性格變化上的解說也要來得合理,故事該有點說服力才夠好看。張愛玲小姐在處理人物關係,及思想矛盾上都相當有條理。
無論是世鈞與曼楨在結婚事上的猶豫不決;曼楨當舞女的姐姐曼璐對妹妹由犧牲照顧漸漸變成妒忌、以致要設計加害想法上的改變;叔惠對翠之兩心相許卻又沒有更進一步的關係…..作者在幾條感情線上的發展都鋪排得很有條理。
另一方面,作者在人物情感上的描寫亦是絲絲入扣。
當豫瑾,向告知曼楨他的婚事的時候,曼楨正值與世均鬧意見,但她又怕豫瑾誤以為她為了豫瑾結婚而懊喪,唯有強裝歡笑。這些情感上的交錯的故事情節都好看。
此外,當叔惠知道世鈞要跟翠芝結婚時,那個自己也覺得卑鄙的不滿反應。叔惠第二次向翠芝結婚道賀而兩次新郎都不是他的那份感慨,都緊緊地牽動了讀者們的心。
此外,張愛玲的文筆總是充滿了人生哲理。以下是對我來說較深刻的一些對白:
「太劇烈的快樂與太劇烈的悲哀是有相同之點的 - 同樣地需要遠離人群。」描寫的正是世均與曼楨的熱戀期。(P73)
「人都有這個脾氣,凡是他願意相信的事情,總是特別容易相信。」表達了豫瑾,作為曼璐原本的情人,對追求跟她有幾份相像的曼楨那份遐想。(P105)
個人對豫瑾這角色有特別的喜愛。也許是因為張愛玲筆下那謙謙君子的性格,加上他屢次吃閉門羹的經歷,我對他是多加了幾分同情。
「現在來不及了吧,你說是不是來不及了?」世鈞在翠芝在情路茫茫的時候遇上了對方,造就了兩人錯在一起。但兩人在新婚的一夜,所得的是更「茫茫無主」的感受。(P205)
「鴻才是對她非常失望。從前因為她總好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想了她好兩年了, ……她一旦嫁了他,日子長了,當然也就沒有什麼稀罕了。」
「重逢的情景他想過多少回,等到真發生了,跟上的完全不一樣……」(P286)
故事中不乏作者對愛情那份無奈。遇上愛的人卻不能一起,沒愛甚至恨的人卻強要同屋同床。更甚的是——期待與現實的落差,無論是得到了曼楨的超級人渣祝鴻才、或是對曼楨念念不忘的世鈞,面對愛情都有這種不似預期的感慨。
筆者在人物描寫方面亦見出色。每個人,好的、壞的、堅強的、怯懦的,都描寫得活靈活現。
就四位主角來說,世鈞的愛情觀雖然可歌可泣,但欠缺自信加上對曼楨的不信任。他又向家人隱瞞他與曼楨的關係,之後在感情無望的情況下找了翠芝結婚,還要硬拉對她鍾情的叔惠作伴郎。他的愛情結局不好都是咎由自取。
曼楨的情況就太坎坷了,明明對愛對家人也是全心付出,卻換來了與毁害她的仇人祝鴻才結婚的殘忍局面。當然她故意與世鈞保持距離絕對是決定錯誤。(只能夠說早早大團圓又沒有戲可唱了。)
「為甚麼當過舞女就被人終身歧視,嫖客卻可以置身事外?」
從她身上不但展現出堅強而犧牲的精神,更似乎表達了作者對當年男權社會那不公的控訴。
在主角四人中,個人最喜歡許叔惠那份瀟灑,因家族背景差異太大而不能與翠芝開花結果算是時代下的不幸。但比起世鈞,出走美國的叔惠對愛情算交代得清清楚楚。
「我是說,我給你害的,彷彿這輩子只好吃這碗飯了,除非真是老得沒人要。」
最後與翠芝再遇,雖然跟均、楨二人相遇同樣有種「回不了去」的感慨。但他與翠芝以笑談之間去完結故事,笑談間表達出翠芝在他以後的擇偶條件上定了一個很高的框架。比大局已定的世鈞算是多了幾份盼望。
閱讀這個故事,多少是為了追溯這份近乎失去了的回憶。蓋上書本,可說是讀完了一個故事,亦可說是完整了一個故事。20年後的今天,那名傻頭傻腦的「叔惠」總算醒來了。也許我們三人都「回不去」,但當年的那「張飛」,大概是沒有完全浪費掉的。
(後記:「其實女同學C都有去,那年是四人行。你睡了才算三人」看過我的閱後感後,H跟我說。「還好吧,她就正好頂上了翠芝的位。」)
《半生緣》張愛玲著 錯過了便回不去 - 閱後感2025 - 完 43/40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推理小說︰
文學類別︰
*《半生緣》張愛玲著 錯過了便回不去 NEW!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