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三人行(十三) - 一手一腳 (BABY ART 新手全攻略)




「先生是否要買兩SET?
「是。」爸爸其實想多買幾套,以免失敗了又要再次補買 但又不甘心再多花費,最後還是決定只買 一手一腳夠用的材料。
BABY ART 的套裝 令爸爸可以花300 多元為你裝作手腳的石膏模型,套裝包括一個相架、2 STEP 1 + STEP 2 的製作材料 ,如果一TAKE 成功的話,比起花千多元找專人上門製作來得划算。
可是,對已經失敗了兩次的我來說,補買材料已額外花了百多元,這筆錢是否省得下仍是未知之數。
(製作過程還需要自備兩個容器及沙紙,容器一的形狀大小要很講究 要容得下600 ML 水之餘又要放得下手腳,但放下後水位又要高過手腳..就小柏的情況,我們的容器一內部尺寸是13 x 8.5 x 9 cm,容器二只是有來溝石膏,夠200ML已可以了。)
BABY ART 眾多款式中,3D 手足製作的難度屬4星半,可說是最高級別難度的款式。即使YOUTUBE 的官方示範片段的BACKGROUND MUSIC 多麼 “EASY EASY”,那個演員阿姐如何輕鬆自如 一向對D&TART也無心無力的我實在不敢怠慢。第一次試做已叫齊媽媽跟MERCY姐姐,預備以強陣應戰﹗
趁你睡覺,剪開 “STEP 1” 的材料,爸爸 一邊倒600 ML 的水,一邊倒出STEP 1 的粉,MERCY 一邊努力地攬,媽媽則抱著睡了的你誰知STEP  1凝固的速度甚高,未放入你的腳STEP 1材料 已有變硬的跡象,加上過程驚動了你最後勉強完成了STEP 2 的石膏程序也換來以下東西,一件「唔講唔知、講左唔覺」的腳。



爸爸一面看說明書一面做 衰梗啦!
 
有了第一次的失敗經驗,大家更小心。但居然表現更糟 爸爸嚷著怏些 出腳,媽媽嚷著 料未攪勻,MERCY嚷著材料 “TOO HOT”,結果在未有結論的情況下 – STEP 1凝固了,又失敗。
(衰到無照可拍…)
懷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STEP1 & 2的兩套補料回歸,重回起點了 (其實沒有離開過起點..),在毫無把握的情況下,我們唯有等待你再次睡覺的機會。
為了令攪動的效果更好以至凝固的速度減慢,媽媽決定使用原本用來整蛋糕的 電動攪拌器,「最多用完最多洗乾淨姐!」,對於一向很衛生的媽媽,此言一出表現了 「不到黃河心不死」的鬥志。
再次起義的時間終於等到了,你的鼻鼾聲一出,各就位開始了!這次爸爸放棄了加水、加STEP 1材料及攪拌一同做的高難度說明書方法,取而代之在膠盒先放STEP 1 的材料粉,然後才加水,MERCY隨即 開動攪拌器,眾人的心也隨著攪拌器的 “REAL REAL” 聲而加速跳動。
看來已有七、八成攪勻,我們便急不及待把你的腳放進STEP 1  膠盒,液態的STEP 1 漲過了膠盒,更糟的是此時剛剛醒來的你又開始探扎 無論抱住你的媽媽、幫手捉住你的爸爸、或是拿著膠盒的MERCY 也被淺出的STEP1液體一一擊中。不知道是不是用攪拌器的關係,液態的STEP 1 久久未能凝固,但各人決定緊守崗位,不容錯失這次機會,但要如何令你在剩下來的幾分鐘安靜不動?
此時爸爸想起星爺所教的「移魂大法」,正所謂 「古有關雲長足象棋挖骨療毒現今有小柏玩玩具做BABY ART。」爸爸讓兩位女士堅守崗位,拿出發聲維尼熊分散你的注意力,勉勉強強地煞下了這關鍵的幾分鐘,直至STEP 1 開始凝固,你也終於重獲自由。


之後將
STEP 2的石膏鈖開水倒入得來不易的腳形模,細心地拍打出膠盒內的空氣,其實完成了也未知是否成功。我們也只好疑惑地等待石膏凝固後的製成品。 (人家說專業上門做的人很懂得掌握STEP凝固的時間,故BB放進手足的時間也只是數秒,用不著「移魂大法」。)

要揭盅了
成品比想像中好,我們如是者也更有信心地完成手手的部份。







面對弄好的一手一腳,爸爸滿足地拿著久違了的
水磨沙紙,一邊磨,一邊想起中學時代上DT 課的往事.. 由於不想愈磨愈衰,爸爸也很快地決定收工,心想若是當年林SIR 看見這個成品,一定會說:「再磨過!」
最後一步了!爸爸將一手一腳放進相架的時候,方發現BABY ART 的相架小得可憐,半歲未足的你一手一腳才勉強放得下。盒面那個「適合0 – 3Y」的說明似乎很誤導,但總之完成便是了!對著製成品,爸爸躊躇滿志。
「爸爸,為甚麼只得一隻手,一隻腳?」或許有一天你會問我。
「因為爸爸是 一手一腳揍大你的」未知你對如此牽強的回應是否滿意?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三人行 (十二) – 火熱HEA飲奶奶奶



由十月的一舊飯、十一月的眼碌碌、十二月的手FING FING、一月的拿東西、二月的UN 姑姑、三月的頭顎顎,你的成長可謂按部就班。

只有吃奶,你仍是不甚安份。對爸媽來說,餵奶一直以來也是每天的考驗。

跟你差不多大的嬰孩,有些用15分鐘便可KO六安奶,但有時你花一小時也只是喝了一半,你對這個生活必需顯得不太在乎。是奶樽的問題? 是餵奶方法的問題? 還是你個人風格的問題? 從來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我們一直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你出世之先,我們為你預備四大兩小的TOMMEE TIPPEE 結果 "全軍覆沒",只因在醫院吃慣黃嘴NUK的你不願改變。

你用NUK的表現其實是還可以接受的。黃嘴的好處是很易啜但壞處是容易令你懶惰,於是媽媽給當時一個月大的你換上植膠的NUK,被迫挑戰難度的你表現時好時壞,但適應過後仍有一段不錯的日子。

滿三個月的你,日間表現總算是不過不失了,反而晚上最後一次餵奶成了每天的 “焦點戰”。開始知道晚上要眼瞓的你但同時又覺得肚餓睡不了,令這次餵奶的時間很難掌握 - 太早,早吃完的話歐聯時間會再 ”開波”; 太晚,餓得發脾氣的你又想睡,你肚要吃的同時心又不太願吃,結果吃幾口然後扭計要睡了,吃不夠睡了的結果當然又是 “睇歐聯”。(最弊唔係晚晚有歐聯…)


你的第四個月,氣管敏感的你偶有生病吃奶更差。總之,”吃奶清樽並非必然的幸福”。(誰說半歲前的小孩不會病?)

第五個月,有幾個星期天氣回暖,出力吃奶的你常常周身大汗,熱辣辣的你半途而廢的情況更多。加上開始試吃 "蚊蚊”(CEREAL) 的你居然愛上這些雜食,更妄想 “以後不用自己啜”,態度變得極度懶散,催也催不來。(真正的 "催" 你唔漲...) 另外,你已經懂得如何把頸轉動而避開爸媽的 "強玫” ….其實爸爸不怕你不吃奶的一萬個理由,只怕你拒絕吃奶的九千個方法。


由 “緩慢” 的NUK,爸媽換了被朋友推介的AVENT,開始時效果不錯,也屢次助你破了吃奶速度的紀錄,但最後你跟它仍是 “因了解而分開”,你 “不喜歡” 不用給原因,也沒人可以阻止。


吃蕉也不吃奶...

媽媽之後想試試NUK二號,流速很快但料不到更難啜,問過WALLY 爸爸方知道NUK二號是連WALLY也難以駕馭的型號。「快速的WALLY 也不行,你更不能逞強..」 爸媽也是如此想。


爸爸對住你無晒計....

如何是好? 媽媽決定 “獨家試啜” – 親身試啜NUK一號跟 CHUCHU兩款奶樽,真人實驗得出的結論是NUK 在沒有啜的情況下會奶也會流出,但其實相對難啜。至於不啜不流一滴的CHUCHU,用力啜時的流量反而更大。

媽媽於是改用了 CHUCHU,效果居然不錯,你吃奶時間不是特別短但表現似乎較穩定。而且每次看見吃奶後的你仍是跟空氣啜下啜下的模樣,發現你在吸啜力上很不錯的進步。另外睇歐聯的次數也愈來愈少了,養懶人的雜食亦可先放一旁。經過多月來的兜兜轉轉,我們似乎走對方向了。


以上純粹個人經驗,爸爸不是認為CHUCHU一定是最好,只是認為你有資格成為CHUCHU的代言人。

希望你吃奶有如一句歌詞所言:「一到夏季氣勢升高,整個夏季鬥志利似刀…..奶奶奶奶奶奶, 奶奶奶奶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