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老師的作品再次被搬上大銀幕了。作為東野老師的新手書迷,我很有興趣看看他的作品如何有形有聲地表現出來。不過先看書還是看戲的問題一向都是「難解的結」,最後我選擇了「文字優先」。
迷宮裏的魔術師 東野圭吾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20年出版的小說,故事也應景地以COVID-19的後期為背景。不過偵查的責任不再是屬於以查案為生活的刑警加賀、或是科學推理家的湯川學,而是魔術師 - 神尾武史。
故事女主角神尾真世長期在東京工作,一天收到家鄉父親神尾英一被殺的消息。這時家鄉的同學正準備舉辦同學會,神尾英一作為深受同學們歡迎的退休老師原也在參予之列。所以以他的被殺,與一眾昔日同學連上了關係,亦形成了這個推理故事的舞台。
真世因父之突然去世馬上回鄉,遇上了從沒有聯繫的叔叔 - 神尾武史。武史曾在美國當魔術師,不過早已解甲歸田。故事沒有交代武史不再當魔術師的原因(只是說他不願再被別人以當魔術師時的綽號 - 「武士」稱呼),也許作為魔術師的系列的男一,東野老師希望容後的作品才一一交代吧。
角色方面,神尾武史的型象可說是描寫得非常神秘又深刻。
有魔術師背景神尾武史一角可說是作者給「偵探角色」的一個新定義。作者在調查及推理中運用了魔術師的本錢與技能:眼明手快的偷換技巧、聲東擊西的火速應變能力,看似毫無章法但引人墮入心理陷阱的伎倆、把觀眾牽着鼻子走的自信…..給一眾推理迷一種很新感覺。但性格方面,東野老師筆下的神尾武史可說是「十分爛」︰竊聽、偷拍、信口開河、不擇手段…..狡猾的查案手法令人看得啼笑皆非。與生於老師家庭,循規蹈矩的真世形成了一個很逗趣的查案組合。
「一般來說,在說話時想像某件事,眼睛容易看右上方,相反地,如果回想事實時,就會看向左上方。 簡單來講說謊會傾向望右邊,實話望左邊。」(P283)
推理情節方面,有別於線索與驗證的典型推理情節,此作更重視心理戰與觀察搜証。讀者會多次覺得武史好像有預知與讀心的能力。武史調查一眾同學的推理情節與心理戰的描寫依然出色,在觀察與言談間又能準確估計出同學不為人知的故事。但個人更喜歡他反向調查警方的情節。在警方想從他那兒獲得資料的時候反過來被他騙取了不能公開的資訊那場對話實在很玻格。不過查案都以對話為主,曲折離奇的橋段算是欠奉。
故事背景方面,作者也好好運用了疫情的背景來說故事。疫情下家鄉的經濟大受影響。在各行各業原本都大展拳腳的舊同學們都要苦苦掙扎,形成了各懷心事的情節。受眾人敬仰的英一亦不知不覺成為了各同學找尋利害的中間人。也成就了各同學都愛老師,但同時有向他動殺機的一絲可能性。
疫情下的喪禮,令對一眾嫌疑犯錄像蒐集資料的佈局來得合理又豐富了推理情節。當中提到到場時沒戴口罩的九重梨梨香,以疫情的細節描寫她那份對美貌充滿自信的性格的手法在文中也多處可見。
此外,故事中也有幾處提及一眾角色對疫情下不合理規管的微言。「公務員或高官這些沒實產力的人在家工作當然沒影響。」(P260) 作者在說故事時也不忘對政策給予暗暗的諷刺,當前綫的我對此無不共嗚。(在家工作不用出街叫外賣都得要有人出街送吧。)
結局方面,有人嫌兇手的犯案動機太兒戲。個人覺得可接受,畢竟殺害英一也是出於兇手意料之外。要反駁的,也許是英一對資訊公開後對當事人影響的敏感度,為人師表意識上也算是低了一點。
雖然故事以魔術師為題,但內容卻出奇地實在。若想看那些穿越長城,水上行走、變走自由神像的情節是肯定會失望的。也許作者要表達的真正魔術,就是運用強大的心理戰。驚為天人的技倆也只往往是看似平平無奇的事。
至於電影呢 - 明知兇手是誰我也應該會去看的,看看福山雅治變魔術也不錯吧?

不過個人不太喜歡海報設計‥‥‥
迷宮裏的魔術師 東野圭吾 以欺詐找真相 - 閱後感 - 完 2025第60本書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推理小說︰
*《半自白》橫山秀夫著 要守護誰?NEW!
文學類別︰
《百年孤寂》- 賈西亞.馬奎斯著 拉丁美洲的文學經典 NEW!
《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 - 活着是為了說故事》 楊照著 - 解讀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意義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漂出)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