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偷書賊》馬格斯.朱薩克著 死神感性說故事

「我想說的是,我很難給人類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我想要問她,同樣是人。怎麼有人如此邪惡,又有人如此光明燦爛呢?人類文字與故事怎麼可以這麼具有殲滅性,又同時這麼光輝呢?」

《偷書賊》 馬格斯.朱薩克著 (木馬文化出版)

這是死神對人類的評價,這是一個以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為背景的故事。


書所說的是以死神的「所見所聞」來描寫二次大戰的故事。死神 - 就是有著負責運送靈魂任務的那一位「神」。主角莉賽爾.麥明葛本與弟弟一起被送到慕尼黑的胡伯曼家寄養,但她的弟弟不幸在途中離世。女主角在弟弟簡單的葬禮上從工作人員中偷得了人生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這個偷書的小女孩便由此展開了她在貧民區生活的故事。


(電影版的海報 - 聽聞電影跟小說的分別很大。)

故事前段提及女主角在被收養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她的養父漢斯.修柏曼是一個個性溫柔的油漆匠,對納粹黨思想不太認同的他對猶太人有情有義。書中形容他雖沒多受教育,但這高個子彈起手風琴,說起道理來的深度不難令讀者喜愛。

養母羅莎多次被描寫為一個又肥又矮得像一個衣櫃的潑婦,說話極其刻薄,開口埋口叫莉賽爾「母豬」,還常常打她。不過一面讀,不難發現她對丈夫、養女、甚至其他人的愛才是最教人感動。

「莉賽爾,你有沒有穿暖和?!」(P62) 羅莎雖對丈夫要教莉賽爾讀書很有意見,但養女出門的時候,她還是表達了對養女的關懷。之後漢斯慷慨地送了兩本書給蓑女作聖誕禮物。羅莎不是怪他花錢在養女身上,而是怪他「為何不分開兩次送?」所以死神提到莉賽爾很愛對她大呼小叫的羅莎,羅莎那與養女的母女情,分佈在故事中的前後段都很吸引人的。


(電影版的羅莎瘦了點,也不夠兇。)

「一個機會直接帶出另一個機會,正如危險招致更多危險,生命創造更多生命,死亡引發更多死亡。」

在死神的描述下,莉賽爾趁納粹黨焚書的時候偷了第二本書「聳聳肩」。有些文字、無緣無故被當權者塗抹;女主角卻把握機會建立了自己的文字力量。

「人類很喜歡觀看殲滅性的場面,用沙堆城堡,用紙牌疊房屋,這就是他們一開始會做的事。而人類最拿手的技巧,就是把殲滅性場面逐步擴大的能力。」(P96)

故事方面,死神用了感性又帶點幽默的手法描述的二次大戰下的世代,這是人類充滿邪惡的世代,但修柏曼的家充滿愛。故事平淡但絕不沉悶,感性的死神算是「很會說故事」吧。有時他遠會預旱「劇透」該角色那昤會死,這種刻意的插敘借死神之名硬來,避免了兀突之餘卻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

書中很多單元題目都是以書名命名,但書的內容其實對故事發展來說不太重要。第三章「我的奮鬥」正是當年元首阿道夫.希特拉的作品。但故事中沒有多提書的內容,此書帶出了漢斯的親生子輕看父親不夠愛黨;又帶出了以拿著《我的奮鬥》而保命投靠漢斯的猶太人麥克斯.凡登堡


漢斯為了報答舊戰友救命之恩,承擔了極大的風險去匿藏猶太人麥克斯。這個決定一下子提高了故事的緊張感,之後納粹黨家家戶戶搜查地下室的一幕為故事掀起了一輪緊湊。這時《我的奮鬥》又再次登場,但它卻淪為作《監看者》一書的紙張素材。作者似乎想帶出「極度強大的邪惡」也可被塗掉的信念。

另一方面,莉賽爾與她的好朋友魯迪繼續偷書。這條兩小無猜,以友誼又帶愛情故事的故事也描寫得真摯流露,自然好看。


(比起小說所描寫的貧民區,電影中的莉賽爾也穿得太光鮮了吧?)

雖然莉賽爾最後以「米卡莎式」方法對魯迪奉上最後一吻的結局帶點傷感,但戰火雖無情、人間仍有愛,帶出的訊息還算正面。(米卡莎取自進擊的巨人)

「大家說,戰爭是死神最好的朋友。但是,我一定要讓你知道另一種說法。對我而言,戰爭像是新任老闆,他期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他要你做更多的事情。」(P279)

死神在故事中多次提到人的野心、無知、戰爭,令他手忙腳亂,甚至令很多人嚷着寧願跟他走也不欲留在世上。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帶出那眾多不必要犧牲的無奈、那些在戰亂中生不如死的百姓。

「這三個男人到處都會出現。」(P387)

無論是被國家徵召上戰場冒死的爸爸、被迫害得朝不保夕猶太裔德國人麥克斯、被國家選上的少年人魯迪。對死神來說這些角色在那個時代都是「眾數」,悲劇從不是個別與單一的事。人民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分裂、被徵召、被迫害。

角色方面漢斯.修柏曼當然是正義又溫柔,但個人最喜歡還是默默支持他做去對的事的羅莎

「羅莎的右眼下出現一道小裂縫,沒幾分鐘的時間,她硬紙板般的臉龐破了,但不是從中間破開來,而是往右邊扯開,一道弧形的裂痕滑過臉頰,一路破到了下巴。」(P369)

這一幕,把從面上滑下的眼淚形容為「一條裂縫」,羅莎對丈夫被強行徵召上戰場所流露的悲傷,以及之後她獨個兒在深宵的時候抱著丈夫的手風琴呆坐,兩幕都是牽動人心。

「這個女人有一顆心,有顆比別人所知道還大的一顆心。」(P464) 這是死神給羅莎的最後一個評價,作為讀者的,你會很容易喜歡這個表面惡毒、肥得像衣櫃,但內心善良得像天使的一位婦人。個人最喜歡的角色也是她。

(略略看過電影版,羅莎太太選角太漂亮也太斯文,欠缺了原著表裡不一的神韻。)

此外,故事帶出的訊息很多,反戰反納粹的意味很重但又不限於此。

「我討厭文字,我也喜愛文字。我希望我發揮了文字的力量。」(P461)這是莉賽爾的願望,也可說是故事的核心價值 - 邪惡的政權、邪惡的思維,利用文字在人群的心中萌芽,製造了仇恨;但發人深省的文字,卻有喚醒了人心中的良知。

「我想說的是,我很難給人類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我想要問她,同樣是人。怎麼有人如此邪惡,又有人如此光明燦爛呢?人類文字與故事怎麼可以這麼具有殲滅性,又同時這麼光輝呢?」(P477)

"I am haunted by humans."人類在死神的心中仍是「縈繞不散」。

故事以死神的自白來總結。整體來說,二次大戰中的小故事沒有緊張萬分的情節,也沒有意想不到的結局,當中以死神的視覺去敘述令故事更生動有趣,讀者亦多了些反思的空間。個人覺得,《偷書賊》絕對是一本好書。

主角莉賽爾喜歡閱讀、又喜歡寫作。她跟死神一樣都明白文字可同時帶來強大的正面與負面力量;人類亦可以極度邪惡或極度善良。我明白自己再多讀再多寫的影響力也非常渺小,但我想我跟莉賽爾、不、跟作者馬格斯.朱薩克先生還是著一定的共嗚。

偷書賊》馬格斯.朱薩克著 死神感性說故事 - 閱後感 - 完 52 /40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閱讀分享老麥的閱讀專頁 (推理 / 文學 / 健康 / 理財)
電影分享老麥的電影專頁
日本專頁︰老麥的日本旅遊專頁 (東京 / 大阪 / 沖繩 / 九州)
北上專頁︰老麥的北上旅遊專頁 (廣州 / 深圳)
泰國專頁︰老麥的泰國旅遊專頁 (曼谷 / 布吉)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推理小說︰














文學類別

《小團圓》張愛玲著 把破碎團圓在一起的故事 NEW!

《百年孤寂》- 賈西亞.馬奎斯著 拉丁美洲的文學經典 NEW!

《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 - 活着是為了說故事》 楊照著 - 解讀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意義 

NEW!


《長恨歌》王安憶著 - 與舊上海一起消逝的王琦瑤 NEW!

老人與海 海明威著 - 就是一個克服困難的故事

《咆哮山莊》艾蜜莉.布朗特著 愛與恨的呼喊

**《目送》龍應台著 - 目送的人、傾出的情

*《雙城記》 狄更斯 再黑暗的世界也需要光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呼蘭河傳》 蕭紅著 - 寫的是河也是人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著 - 生死間的三角關係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漂出)

《銀河鐵道之夜》 宮澤賢治著 - 談生死的童話故事(漂出)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


投資理財類別︰















科幻類別

教養類別

基督教書藉

生活及健康

當代小說






其他類別



- 完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