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聽道分享 - 曠野逃亡的考驗 鄒淑明傳道

《曠野逃亡的考驗》淑明姐

2025年9月28日

經文:撒母耳記上24及26章

背景:大衛在毁譽參半的人生,何以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大衛在曠野被追殺的心情是怎樣?

大衛被掃羅追殺的時候有兩次親手解決掃羅的大好機會。但大衛不單不加害掃羅,更甚的是阻止隨行的人加害掃羅。原因是掃羅斯王,是上帝的「受膏者」(即上帝親自賦予王權的人)。


大衛向追殺他的掃羅以「父」作稱呼,對神對掃羅都依然保持謙卑敬畏的心。

大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1. 敬畏神 - 尊重神對任何人賦予的權力,即使被揀選的人與他為敵。

2. 以善勝惡 - 大衛被掃羅多次追殺,差不多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但卻沒有把握機會報仇。

3. 待人謙虛 - 不會因為自己放過掃羅而驕傲,反而因為自己割下掃羅的外袍而感自責

4. 不被個人感受和群眾壓力影響 - 隨行的部下都認為上帝給他殺掃羅的大好機會,但他卻仍然堅持敬畏耶和華的受膏者。

撒上26:1-25

神既不將大衛交在掃羅手中,更使掃羅全軍沉睡。讓大衛有第二次剷除掃羅的大好機會。但大衛再一次放生掃羅,並阻止同行的亞比飾一刺了結掃羅。

經文帶出訊息  - 神是掌權者

- 立王廢王有神的主權掌管

- 人的計劃不能越過神的心意

反思:

我的反思:

- 大衛這件事跡對信徒來說耳熟能詳,但我們要像他如此體貼上帝的心意卻十分困難。因為我們可以把神讓掃羅全軍沉睡的情況視為「上帝開路」。不趁機殺掃羅反而可能「有違上帝的心意」。

- 大衛若然把握機會除掉掃羅,會否仍舊能稱為合神心意的人?淫人妻、數點人數這些事顯然是大衛的罪行。但大衛這個敬畏神不殺受膏者的決定,是否讓他成為「合神心意」所必要的行為呢?

- 聖經中的大衛,行為有時是不為大眾所認同。既有不親手殺掃羅的愚忠,又曾經有浪費勇士冒死取水的事跡。但照經文所記,這些「不理智行為」大都受上帝欣賞。我想 - 有時合神心意的行為,看來可以是很愚蠢的事。

- 有時候即使自己會謹守上帝的教導,但要管束下屬或別人的行為卻恐怕惹人反感。如果我是大衛,可能會跟亞比飾說:「掃羅在你手中,你可以任意待他。」只差一句「流血的罪不在我」的潛台詞而已。所以大衛那份能夠影響別人的堅定,是非常難得的。


「換作你是大衛,你會把握機會殺掃羅嗎?」

我一邊吃著漢堡,一邊問問今天初在大堂聽道女兒的感受。

「會啊!」

我點頭表示理解,在困難的環境下要清楚及維持合神心意的態度,從來也是非常難的事,互勉之。

2025年9月28日 - 聽道分享 - 完

以下是講道、屬靈書等分享文章,有興趣可以看看。


聽道分享 - 信仰二選一 (徒:19:21-41)

聽道分享 - 因著愛.回家 (路:15:11-32)

以下是屬靈及教養書籍分享:

基督教書藉




教養類別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林Sir教你如何構建投資組合》林本利博士著 務實學投資

看了很多投資書也不是很懂。個人覺得主因一是少實踐,一切淪於紙上談兵。二來也是最大問題,投資時代日新月異,投資資訊比鮮肉的保鮮期更短,拿著3、5年前的作品,也許只能作參考,細心鑽研也是白費心。例如在書中常提到的0020會德匯,早已不在了。



《林Sir教你如何構建投資組合》林本利博士著(亮光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第一章:價值投資法

林教授舉出一些計算股票實際投資價值的方法。作者分享自己考慮到五大市場指標:市盈率、股息率、市帳率、Beta、除淨日等。(筆者還在學習中。) 

筆者把投資的法則以簡單的方法敘述,但其實當中體現了筆者本身強大的投資經驗與見識。例如他對每間公司的重大收購、股份持有權的百分比,公司資金流、甚至市場環境等資料都有十分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迴歸分析法

讀經濟以為regression 都是理論派的東西,誰知原來在套戥投資分析方面很有用。他用回歸分析法算出中石油「十分一」公式。當中石油股價高於油價十分一的時候,沽中石油和買期油,這樣便會做到期指結算日可穩賺的投資。

這些關係可以在美匯與黃金,長和與英磅上找到。當然實際要計算起來說不容易,畢竟你必須要知道對regression 操作有一定認識,而且仍要找到兩個真的是有線性關係的資產,加上這條公式不會長期不變,亦需要操作者對市場有一定洞見,保持更新。

第三章:股票投資組合

作者慷慨地公開了「35隻必睇港股」及「50隻可貫的港股」。分享之餘亦提供了選擇的思路與策略,2016的提議也許有點過時。但作為新手,按提議的股票去研究也是不錯的方向。





以上號碼,對很多人來說理應是「基本野」,但我決定多花時間看看。

第四章:資產配置

此段提到的是股票以外的投資組合,如外幣定存、樓按等。不過資料有點過時,對我來說有太複雜。只能夠說機會是要經常審視尋找。

第五章︰審時事勢

作者提到中共黨大會與股市重盪的關係觀察。讀著作者解釋得「頭頭是道」,自己要有此「看見」卻非要常常留意思考不可。

借書給我的好朋友提議我不用再看書,每天留意市場的資訊,打好投資的基礎。看來要對投資要到基本認識的程度,乃是漫漫長路。不過林博士對投資的穩健風格,值得多學習。

林Sir教你如何構建投資組合》林本利博士著 務實學投資  - 閱後感 - 完 50 /40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電影分享老麥的電影專頁
閱讀分享老麥的閱讀專頁 (推理 / 文學 / 健康 / 理財)
日本專頁︰老麥的日本旅遊專頁 (東京 / 大阪 / 沖繩 / 九州)
北上專頁︰老麥的北上旅遊專頁 (廣州 / 深圳)
泰國專頁︰老麥的泰國旅遊專頁 (曼谷 / 布吉)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推理小說︰














文學類別

《百年孤寂》- 賈西亞.馬奎斯著 拉丁美洲的文學經典 NEW!

《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 - 活着是為了說故事》 楊照著 - 解讀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意義 

NEW!

《長恨歌》王安憶著 - 與舊上海一起消逝的王琦瑤 NEW!

老人與海 海明威著 - 就是一個克服困難的故事

《咆哮山莊》艾蜜莉.布朗特著 愛與恨的呼喊

**《目送》龍應台著 - 目送的人、傾出的情

*《雙城記》 狄更斯 再黑暗的世界也需要光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呼蘭河傳》 蕭紅著 - 寫的是河也是人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著 - 生死間的三角關係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漂出)

《銀河鐵道之夜》 宮澤賢治著 - 談生死的童話故事(漂出)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


投資理財類別︰














科幻類別




教養類別

基督教書藉





生活及健康


當代小說


其他類別


- 完 -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PAMA(爸媽)攻略》程美英博士著 - 不完美才是最好

「其實子女並不需要一位「完美」的父母,而是需要一位「真實」的父母……這樣,對自己,是一個美好的出路,對子女,亦是一個最好的人生教材」。


表姐在年初時借給我的七本書當中,這本給我的「存在感」較低。這大概是因為它的標題比較細、封面主觀地看起來又有點像「我的低能婚禮」之流。

「爆笑漫畫類嘛,感到悶又不想動腦才讀好了。」所以隨手把它擱在一旁。最後在張愛玲賈西亞.馬奎斯「夾撃」得思路閉塞的情況下 - 它的機會來了。(當我家的書是不幸的‥‥‥畢竟「後宮三千」)

一看目錄是有點奇怪的 - 這是「教仔書」(即教養類)。「她的女兒已是自力更新之年,怎會讀此等書?」這個疑問在看到程博士給表姐的提字簽名後明白了 - 表姐身邊的朋友實在文人猛人者眾。

《PAMA(爸媽)攻略》程美英博士著 - 不完美才是最好

這是一本有關教導父母如何教育下一代的書。作者程美英博士以自己的成長與母親的好榜樣為引子,加上自己在工作及教會事奉上的輔導經驗,再柔合了聖經真理、教學理論及研究,撰寫成這一本很有參考及實踐性很高的書。

個人覺得書的資料及提議都好,但書面的副標題 - 「100分PAMA (爸媽)」 - 卻不太設合書義。 

程美英博士提醒父母要誠實地面對自己也有不足、也會有情緒、對新一代也會有不理解的時候。但其實子女喜歡與真誠的父母、多於與一個高高在上得不可侵犯的父母溝通。所以,作者在全書也沒有要求父母與子女為追求100分而奔波。

「其實子女並不需要一位「完美」的父母,而是需要一位「真實」的父母……這樣,對自己,是一個美好的出路,對子女,亦是一個最好的人生教材」。(P46) 

全書不足200頁,字數亦不算多,但書中有不少值得參考的地方,我嘗試記下當中一、二。

程博士強調了家長的定位是子女的人生導師而不是學科老師。人生導師重視全人學習多於注重科目分數,他們讓孩子明白學習不單是應付社會各方要求。但家長卻往往錯誤地以「幫助子女們追學科成績」為優先,成了學科老師卻令子女們更不喜歡學習。(也許子女見到你都驚。)

另外,作者鼓勵家長也持續學習,以身作則。也可以與子女一起學一件新事,例如插花、學外語。既可互相分享學習上的困難,在一起努力的情況下,子女在其他方面的主動學習力也會不知不覺地提高。

個人感想:也許與子女一起學整蛋榚也不錯(反正他們一個愛玩一個愛吃)‥‥‥不過照書的提議給他們擁抱,被果斷拒絕了。



第四章 - 發掘與發揮子女潛能

「有些父母親,用盡一切方法去令孩子在學校裡的成績提升,但孩子的專長和潛能是甚麼,就完全不知道。」P113

作者提醒家長們不要因學業成續差而否定孩子的潛能,與其寄望他們找到伯樂,父母成為孩子的伯樂不是更好?

程博士又提到家長那「不讀書就要做運輸」的錯誤說法。把讀不讀書與將來工作直接掛鈞,亦眨低和歧視了運輸這個行業。

個人感想:作為物流從業員,對以上非常同意。而且,今時今日「做運輸也要讀好書」,我也算是這科的畢業生。

第五章 閨蜜PAMA溝通

作者提出了現代父母與青春期子女們在溝通上的問題都比較普遍。

當小孩子踏入青春期的時候,父母可以主動分享自己青少年時的故事,加強溝通的互動。(P143) 

程博士在書中不時提及母親。她提到媽媽對青少年時期的他們意見上的尊重,以及不記被後母阻止上學讀書的恨,都成為了作者很好的溝通榜樣。(P154)

個人感想:作者鼓勵父母與子女都可互相分享自己的興趣。我坐言起行,與他們到戲院看原本沒興趣看的鬼滅。與他們討論劇情,談談對電影演繹上的感受,說說自己對上弦走入鬼道的看法,這經驗是難得的。其實童磨、猗窩座、獪岳,走上鬼道多少也是跟家庭問題有關的故事。

(「進擊的巨人」好看多了,不過他們不感興趣也沒辦法。)

第六章 戰友PAMA - 勝過困難和逆境

父母與子女都要學習的「正向思維」。

在處理子女的問題上 - Pause (暫停) Pray (祈禱) Proceed (處理) ,先停下禱告才教的意見很好。

個人感想:我想若沒有這份冷靜去處理子女問題,我想自己大概會殺人(或是被殺)吧。

第七章 行動PAMA - 用行動去表達「愛」

家長鼓勵建立社交對小朋友成長十分重要。作者鼓勵父母不要干預小朋友結交朋友,但可以歡迎他的朋友來家中開party,家長的角色主要幫助預備食物。不用在朋友間來來回回,只要在簡短的言談與吃東西間便可以認識子女的朋友。這不單能了解子女的交友狀態,又能對孩子保持尊重,增加親子關係。

書由開首到尾,程博士強調的是「身教」。「身教」在現代的教育世界來說是一個常用字,常用得有點「老生常談」。但她的母親,絕對是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身教典範」。作者的媽媽沒多受教育,但她的學習態度、照顧家人的盡心、對子女們的開放態度、待人的胸襟,都成了作者的好榜樣。其實我們為鞭策孩子而費盡心神,不能說是不應該。但與孩子們一起走,不說一套做一套的父母,會較易得著子女的心。

鬼滅的片尾字幕緩緩升起,我叫小孩們不用急於離開,了解及欣賞一下幕後的製作組,這也算是教育吧。小孩子們看完回家後亦比較樂意溫習做功課,不錯的經驗吧。

《PAMA(爸媽)攻略》程美英博士著 - 不完美才是最好 - 閱後感 - 完 49/40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電影分享老麥的電影專頁
閱讀分享老麥的閱讀專頁 (推理 / 文學 / 健康 / 理財)
日本專頁︰老麥的日本旅遊專頁 (東京 / 大阪 / 沖繩 / 九州)
北上專頁︰老麥的北上旅遊專頁 (廣州 / 深圳)
泰國專頁︰老麥的泰國旅遊專頁 (曼谷 / 布吉)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推理小說︰














文學類別

《百年孤寂》- 賈西亞.馬奎斯著 拉丁美洲的文學經典 NEW!

《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 - 活着是為了說故事》 楊照著 - 解讀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意義 

NEW!

《長恨歌》王安憶著 - 與舊上海一起消逝的王琦瑤 NEW!

老人與海 海明威著 - 就是一個克服困難的故事

《咆哮山莊》艾蜜莉.布朗特著 愛與恨的呼喊

**《目送》龍應台著 - 目送的人、傾出的情

*《雙城記》 狄更斯 再黑暗的世界也需要光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呼蘭河傳》 蕭紅著 - 寫的是河也是人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著 - 生死間的三角關係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漂出)

《銀河鐵道之夜》 宮澤賢治著 - 談生死的童話故事(漂出)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


投資理財類別︰














科幻類別




教養類別

基督教書藉





生活及健康


當代小說


其他類別


- 完 -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慾望與馴化 - 人和動物關係的黑暗史》謝曉陽著 - 是寵愛還是慾望?

 「再怎樣說,人類還是不可能完全釋放動物,他們只會更小心翼翼地去改變動物習性及生物性,不斷改頭換面,以不同方式去滿足征服的慾望。」

「幫隻狗剪聲帶嘅人正一人渣!」(「人渣」二字原本是粗口,為了配合讀者的舒適感我將它改為意思相近的「人渣」。)

記得多年前跟一位養狗同事風花雪月時他出了此言。他大概的意思是不應因狗吠的騷擾而剝奪狗應有「說話」的權利。

「那"閹割"牠們豈不是一樣嗎?」我沒有養寵物,所以問題多是出於風花雪月的需要多於質疑。

「狗隻不閹割會易染上傳染病,情況不同。」

這時我想:如果有日身邊的人跟我說,為我的健康着想還是需要閹割我,我應該會「跟他死過」。

讀此書時不禁想起這件瑣事。

《慾望與馴化》謝曉陽著 (印象文字出版)

這本書所要討論的就是有關人類為了滿足慾望而去剝削動物權益的事。作者雖稱它是一本「入門書」,但此書在資料蒐集與文章參考取材上絕不草率。作者就書中九個題目所引用的參考書本、自身搜集追訪得來的資料,謹慎程度達到了論文級別。這對我這等大眾讀者來說絕對是深入淺出。

嘗試分享自己較深刻的內容:

第一部 - 慾望的起源:所談的是有關狩獵動物的考古、資料、歷史與宗教。

01從狩獵到信仰:人和動物的不歸路

作者參考了很多考古學的資料,以追溯人類如何提升自己手中的武器,得以從「動物生態圈」中躍升到駕馭萬物的地位。

作者亦歸納出可被馴養的野生動物的必備條件,包括草食、生產效率高、可在人工環境交配、動物性格等。

02 圖騰與動物:秩序的結構與流動的定義

很多動物先天都有能人所不能的伎倆,所例如力量、飛行、繁殖力強等等,所以都被古人視為神明。其中更有「龍」這個虛構動物。但這些動物神化的傳說,往往是當權者對自身利益所延伸出來的思想。例如埃及神「拉」以老鷹的狀態出現,表達的正是當權者的智慧與權力。

03 動物與食物:權力、文化衝突於宗教禁忌

印度教對牛的敬畏、與穆斯林以豬為不潔物的信仰,形成了飲食習慣上一不吃牛一不吃豬所帶來的衝突。

本篇亦提到在英國統治香港的時候帶入了牛奶文化。

第二部 - 慾望之張狂人類對動物的需要,可不是只有吃魚狩獵這麼簡單。消費、權力、炫耀、娛樂,都大大為動物圈帶來厄運。

04 動物園、植物者征服大自然的慾望旅程

本篇提到動物園的歷史來自於貴族的掠奪與權威象徵。例如歐洲軍隊征服非洲的時候的時候把非洲的獅子老虎帶回歐洲展示,是一種權力及勝利的炫耀。這種滿足人類求知與虛榮的活動慢慢普及平民,成為了一門生意。近代的動物園雖然都樹立了「保育」與「教育」的正義旗幟‥‥‥但在履行上又達到了多少?

「香港動植物公園」亦是在英國殖民的情況下建立,立園的原因多少是代表英國對植民地的統治權。

個人感受:我想起幾年前在某一個動物園看見一隻在鐵籠門口手舞足蹈,狀似向途人求救的黑熊。又想起在沖繩美之水族館看到的超大鯨魚。

對橫空出現的巨物,我跟各遊客一樣心表驚嘆。但快樂過後又多了一番沉思 - 把這些動物的一生都困起來,真的是為了幫助我們或我們的小孩們去認識他們嗎?

05 動物娛樂化:從血腥馴訓到技術規訓 - 所說的是動物在精彩表演背後的辛酸

最有印象的是作者訪問香港第一位馴獸人 - 蕭國威先生。他在訪問中分享了很多與肉食動物相處的經驗,包括餵飼、接觸、甚至醫治。蕭先生所用的訓練方法雖然沒有鞭打,但當動物在長期被困的環境下也偶有情緒反常的時候,在他的馴養經驗中也試過親手殺死兩隻情緒突然失控的猛獸。

個人感受:近年馬戲團已沒有兇猛動物表演的環節,我想也是基於大眾對動物訓練上使用擊打的批評。但當我想到原來精彩的鯨鯊海豚表演背後也可能為他們帶來了不必要的禁錮與勞役,我們是否不要再鼓勵這個捕獲所帶來的生意?

另一方面,熊貓其實在自然的生活環境下才容易交配,人類為了利益卻硬要在園區進行人工的介入。在電視看到那些自名為熊貓fans,對小熊貓誕生在「牢獄」那份興高采烈,一窩蜂帶同應援物品去動物園打卡 - 個人感到有點兒嘔心。

另外作者也提到賽馬活動對馬匹健康的影響,他舉了當年的名駒「龐德」為例,能力「超班」的牠當年比賽都是背150磅,結果在過渡勞役之下提早退役,最後人道毁滅。另一方面,為了培育出更強更快的馬匹,牠們在配種上都受到一定科技上的控制。動物不單止生活,連基因與構造都被人類硬改造了。

 「再怎樣說,人類還是不可能完全釋放動物,他們只會更小心翼翼地去改變動物習性及生物性,不斷改頭換面,以不同方式去滿足征服的慾望。」(p142)

06 寵物文化:工業革命與消費主義 - 討論的是寵物的發展

寵物的確是幾溫馴又可愛,但起初大量的繁殖來自工業革命後中產對牠們的喜愛。

個人感受:個人經驗很多朋友對寵物都十分愛護,視他們如家人一樣。但牠們之所以在歷史上出現,原本是出於慾望與野心。所以個人絕對不抗拒養寵物的行為。不過最好都是「唔好閹佢」。(所以我肯定我不會飼養,要不然我一定會因為怕煩而閹了牠。)

第三部 - 慾望與理性 - 討論的是動物權益的哲學與保護動物的法規發展

07 動物倫理篇:哲學家眼中的動物

不同哲學家對動物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以聖經為本,動物都是上帝創造出來供人管理與食用。

(就個人而言,「管理與食用」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解讀。我想上帝不會介意我們捉魚來吃。但我想上帝絕對會介意我們只抽起魚翅,然後將魚的其他部份掉回大海由牠慢慢死去的行為。)

眾多哲學家中,我對彼得辛格「動物解放」的論說最深刻。他分享自己「反對動物實驗及農場動物,不是由於對動物特別「有興趣」或「愛」,而是目前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是不公平的,是一種「物種歧視」。」

「今天飼養動物者,口口聲聲說非常愛動物,把動物打扮成像自己的樣子,這一切,說穿了,是一種人類中心主義的表現,一種愛自己的表現,而非尊重動物本身作為一個生命主體。」(P215)

另外,彼得辛枱又指出動物具有感受痛苦和快樂的能力,但沒有預是未來的能力。意思是面對即將結束的生命時,動物是沒有痛苦的,所以彼得辛格主張在動物有生之年,不應對動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P217)

08 動物保護運動:從防止殘酷對待到動物權益 - 談及有關保護動物團體的誕生與發展

最有印象的是提及香港在50年代反對食狗運動的誕生。這原來是基於當時瘋狗症的流行,間接製造了這個運動成功的契機。

作者又提及是綠色和平船隻在反對法國核彈試驗的時候被擊沉的殘忍事蹟。

令人不禁想到:人類發展會肆無忌憚地犧牲動物,甚至犧牲人類。

09 動物保護法:人類的規範?動物的主題?討論的是人與動物的公平如何由法例去界定。

讓動物不需要「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其實在不必要上也很難有明確的定義。而且就如動物農莊所講「動物之間是公平的,然而某些動物是享有特別的公平」。例如在香港駕車撞死牛是需要賠償,但貓狗卻沒有這方面保障。(當然話說回頭蟑螂也是動物,所以這些討論有點無休止的感覺。)

「不必要的痛苦」作為衡量虐待動物的準則,這個準則是怎樣來的?(P252 )

作者又引用了2003-2009年時玲玲馬戲團訓練大象合法與否的爭議上去帶出法律在保護動物上的漏洞。

這本書以不同角度探討動物的權益與價值,如何與人類的需要與慾望產生的矛盾。個人覺得這種對動物的剝削也是來自每個人累積而來的慾望。而且古代人對不同膚色的奴隸、以至女性都呈現了那種滿足自我中心的慾望。甚至今天的家長對小朋友、上司對下屬、伴侶之間‥‥‥動物也許只是形形式式的操縱慾望中的其中一闕悲歌。

我在細想,若然大家對看動物表演少點興趣,對被困動物少點興高采烈的自傲感‥‥‥也許在幾十年後可為動物的真自由帶來一線曙光。要看動物,個人覺得還是去濕地公園,拿着望遠鏡,看看由南半球飛來過冬的雀鳥好了。

《慾望與馴化》 謝曉陽著 - 是寵愛還是慾望? - 閱後感 - 完 44/40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電影分享老麥的電影專頁
閱讀分享老麥的閱讀專頁 (推理 / 文學 / 健康 / 理財)
日本專頁︰老麥的日本旅遊專頁 (東京 / 大阪 / 沖繩 / 九州)
北上專頁︰老麥的北上旅遊專頁 (廣州 / 深圳)
泰國專頁︰老麥的泰國旅遊專頁 (曼谷 / 布吉)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推理小說︰














文學類別

《百年孤寂》- 賈西亞.馬奎斯著 拉丁美洲的文學經典 NEW!

《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 - 活着是為了說故事》 楊照著 - 解讀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意義 

NEW!

《長恨歌》王安憶著 - 與舊上海一起消逝的王琦瑤 NEW!

老人與海 海明威著 - 就是一個克服困難的故事

《咆哮山莊》艾蜜莉.布朗特著 愛與恨的呼喊

**《目送》龍應台著 - 目送的人、傾出的情

*《雙城記》 狄更斯 再黑暗的世界也需要光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呼蘭河傳》 蕭紅著 - 寫的是河也是人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著 - 生死間的三角關係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漂出)

《銀河鐵道之夜》 宮澤賢治著 - 談生死的童話故事(漂出)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


投資理財類別︰














科幻類別




教養類別

基督教書藉





生活及健康


當代小說


其他類別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