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當子女機不離手 - 教養青少年的技法和心法》 伍詠光、葉玉佩著 遊走在放縱與嚴厲之間

「教養不一定二元,嚴厲如寬鬆,是需要表達情感,堅定與柔和。」


我不喜歡看這類書,我一向被孩子沉迷看YOUTUBE、打機、或看YOUTUBE睇人打機這等行為
弄得頭痛。但我同時又主觀覺得這些「教仔書」,總是點出了你的問題後,最後提供的招式又不管用。即是「觸碰了你的痛處卻不能療傷」,這種感覺對我來說太糟糕。

不過,「在書本面前,必須要保持謙卑。」所以還是希望在書中找到多些啟發。

我有著書中提到家長那份無奈 - 嚴加管教往往引發起家庭爭執,反過來放任雖換來了平靜,但家長對於孩子沉淪那份自責感又十分真實。

《當子女機不離手 - 教養青少年的技法和心法》 伍詠光、葉玉佩著 (突破出版社)

作者指出了很重要的一點 - 面對子女玩手機的問題,其實不是只有「嚴厲」「縱容」這兩個選項。

作者提倡以以下五個步驟以達到培養小朋友自律的目的:
了解孩子 -> 情感溝通 -> 訂立協議 -> 執行協議 -> 自律



作者把它定名為「管教金字塔」

看到「自律」這二字,再看看孩坐姿不正地看手機的孩子,我實在沒有能把兩者連上的信心。

言歸正傳,書中第一步所強調的是「了解」

作者指出了一點相當重要 - 很多家長見孩子們沉迷手機影響社交、學業甚至生活,但其實青少年沉迷手機的問題不一定在於玩手機本身。亦即是說,不要把手機視為洪水猛獸。要了解打機行為背後的心理狀態更為重要。

「打機的吸引力是甚麼?」、「為何大部份小朋友都喜歡打機?」(筆者也提議家長們多了解遊戲內容,這方面對我來說不太難。)

另外也要了解青少年的心態,例如他們那個「自動防衛機制」。簡單來說,他們就是不太容易接受會令他們無地自容的批評。(p76)

作者亦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我試節錄如下:

「很多家長管教實效的原因是,家長沒有空間和方向去反思、反省,最後被個人情緒帶動,困在與打機和孩子的對的位置上。要將家長的任務變得有可能,必要做個有「反省能力」的家長。」

個人覺得,在管教的時候總希望小孩子自我反省沉迷手機這個問題,因為所有管制都建基在「家長對、孩子錯」的大前設上,但作父母的其實要多自我反省。

第二步是「情感溝通」

- 表達同理心,即使有時極不同意小朋友的想法。有時可重複小朋友的說話,也可以表達出同理心以舒緩小朋友失控的情緒。例如︰

你的小朋友說︰「你唔比手機我,我想打鑊你。」

你可以回應佢︰「你無手機,不開心到想打人,是這個感受嗎?」

不要馬上糾正他們「沒有手機就要打人」的超級錯誤,說一句看似說了等於沒說的重複話。他的失控情緒最少不會擴大。

作者在文中舉了很多「同理心」「非同理心」的對白例子。有些鼓勵性的同理心句子,例如「你溫習過了一會就轉去打機,我想這次考試給你很大壓力吧!」令我有一種「假假地」的感覺,亦反映出一點:香港家長、包括我,都慣了說「打機就叻,讀書就不那麼叻」等非同理心的對白,一要說出同理心的話當然會渾身不自在。

書中舉了很多不同的處境,例子可作參考,很多對答也是現實生活會遇到的回應。我多次質疑如此溝通下孩子們是不是會乖乖按我們的思路走。但只能說:「堅定與柔和」是最好的方法。

總之大前提就是要有「同理心」,讓孩子知道「你的第一層情緒上的感受」(第一層是不開心失望,而不是第二層的憤怒忍無可忍),並且要孩子們清楚知道你的立場(如希望孩子培養一個自律的習慣)

第三部是定立協議,重點是要聆聽孩子們的感受和想法,制定清晰的協議。「打機要適可而止」絕不是一個清晰的協定。

我個人的學習是,在小孩放暑假的時候盡量跟孩子們討論一下第二天使用網絡的時間。寧願「稍稍鬆手」一點,也在他們同意的狀態下執行,起碼讓他們感到「有商量」。(也證明了預先溝通的重要性。)

第四步是執行協議,作者在一次強調家長在執行上的情緒管理。因為孩子們在執行上出現落差是一件常見的事。「收機不是終結」是作者的結語,我自己也常常犯這個錯誤。

第五步是自律 - 作者強調家長在自律中佔有很重要的角色,其一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其二是以身作則,建立孩子先要自己做好榜樣

在每一段的最後部分都有反思練習,反覆閱讀、思想也是增強家長反省教養的好方法。

個人覺得 - 書,可以「學以致用」,也可以是「紙上談兵」。我在此分享了一次失敗的經驗。

話說一家人去旅行,有一餐我帶外賣回酒店給家人吃。阿仔不單不用做等食、擺好餐叫開飯仍是機不離手,吃的時候還是一邊手機一邊把東西放進口‥‥‥

做大人的當然是想「打佢一鑊」OR「摙死佢」。我叫他收機兩次不應,一怒之下強收他手機。然後他便拿「麥樂雞」掟老豆,然後互相大罵。我既怒不可遏又無奈,心想:「你問候我全家不是也包括你自己嗎?」

我回想這事(算是自我反省吧),家人們全都是站在我的一方。不過我想,強奪去他的手機,對他沉迷一事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只是嚴厲,卻沒有「堅定與柔和」。總之,「未處理好情緒根本就不能處理好衝突」。

「收機不是終結」-

我的目的不是要證明自己有理,是要建立他們。

正值暑假之時,孩子們日間時間比較充裕,跟孩子討論「上網」與「功課補習」的時間分配上的角力不少。我總提醒自己兩方要在有預期、平靜的情況下討論、一起定大家都覺得可行的目標。當然孩子經常「出古惑」,功課30分鐘、打機3-4個鐘的情況不少。總之父與子、父與手機也沒有對立,亦不應對立。

作者們都是基督徒,他們提到為讀者們禱告。我想我也要多為孩子的成長及自己教養上的智慧去求天父多加點力。父與子久不久總會為「手機、上網」爭執,求天父令我們明白每人都沒有完美,並幫助我們得著造就下一代的智慧。

筆者提到很多個案也是在初中時發生。所以,我想還是要有「嚴峻的教養問題會迎面而來」的挑戰。我自問做得不好,所以與孩子們都是「仍需努力」。

整體來說,個人認為這是一本以簡單理論、配上具體建議與個案分析,相當值得一讀的書。

《當子女機不離手 - 教養青少年的技法和心法》 伍詠光、葉玉佩著 遊走在放縱與嚴厲之間 - 閱後感 - 完 40/40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才不足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以下是其他書籍分享文章連結:(*為個人特別推介) 

推理小說︰














文學類別

《長恨歌》王安憶著 - 與舊上海一起消逝的王琦瑤 NEW!

老人與海 海明威著 - 就是一個克服困難的故事

《咆哮山莊》艾蜜莉.布朗特著 愛與恨的呼喊

**《目送》龍應台著 - 目送的人、傾出的情

*《雙城記》 狄更斯 再黑暗的世界也需要光

罪與罰》 Crime and Punishment 杜斯妥也夫斯著 - 以思想為戰場的故事

《呼蘭河傳》 蕭紅著 - 寫的是河也是人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著 - 生死間的三角關係

*《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著 - 人性的兩大弱點(漂出)

《銀河鐵道之夜》 宮澤賢治著 - 談生死的童話故事(漂出)

《魯迅散文選》 - 魯迅 著 (楊澤編)- 走進當代文人的世界 (保留)

*《圍城》錢鍾書著 - 沒有蕩氣迴腸、卻語重深長的愛情故事 (保留)


投資理財類別︰














科幻類別




教養類別

基督教書藉





生活及健康


當代小說


其他類別


- 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