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禮堂的正中央,回想起朋友六年多前「上到小學你就知味道」的一句警告。
「甚麼味道嘛‥‥‥反正好歹也一一吞下了。」
學校活動的名字叫「升學」,「升學」在我來說沒甚麼,小學升中學不就是「升學」嗎?不過英文那個標題卻引發了我的思想;為何是"Promotion"而不是"Commencement"?
畢業‥‥‥不,升學禮開始前大螢幕上是一個又一個孩子六年前後的兩個臉,有些左面是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右面成了略懂嫵媚的少女。又有些左面是天真無邪的小不點,右面成了托著眼鏡的菁英。最引人發笑的是左右一模一樣的同學,觀眾笑他們「沒改變」,其實都只是「遲來的插班生」而已。小兒半途「上山」,面貌變化大不大就是最低調的一類。
台上的孩子為了升學禮的表演而緊張了好幾天。台下父母為了他緊張了十多年,兩者是公平的。但都是離不開一句:「你表演甚麼我都會用心看。」
PROMOTION後是LONG VACATION,「升職後放大假」在大人世界可沒有這等便宜的事。孩子們的升學代價頂盡是多了幾份暑期作業,說到底一切都是「玩多於做」。為父母對這等荒廢看不過眼,但又沒本事把其排得豐豐富富。不過回想自己小時後暑假都是無所事事,但就是不想新一代重蹈覆轍。
「反正上到中學佢就知味道‥‥‥」我盡量想將以前的「你」改為「他」,因為我總覺得
「有些事,只有一個人做。有些關,只有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有一個人走。」快樂的光陰是走得快的。暑假將盡,我第一次遊走中、小學兩部取齊新一學期的課本,西史、中央、經公,似曾相識的科目堆出了比一年前高兩倍的厚度,兩倍的厚度告訴我這個promotion可不容易。
轉到中學部在我看來「都是左手交右手」的感覺,最少在上學地點跟同學的適應上也算是「無縫接軌」。學校還算是對學生有心,為升中的學童們安排了兩日O camp。
「點解要早兩日開學啊!」一向不喜歡早起的小兒,加上Long Vacation累積而來的怠惰。對沒有校車下又要早起上課日子當然有點怨氣。
「介紹下,等你適應吓新環境呀嘛!」
「那一天不就認識夠了嗎?」
我一時間回應不了,因為自己當年的9月,在一個朋友都沒有的情況下踏進了中一A班,根本不知道O camp 是何物?Orientation 這個艱深的英文字大概在中大的時候才學懂。
「起床吧老弟,我們一起走。」
在半推半就威逼利誘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我們還是一起坐上了往學校方向的公車,來到轉車站。

「我排在後頭跟同學一起走好了。」轉車的時候遇上幾位同學,我大概明白他不想被同學看到那份對父親的依附。
「也對,畢竟你是中學生了。」為父的職份顯然是改變了,但責任上的「職」、意義上也許還是「升」了一點。
—————————————-
收筆之夜,走過海岸邊,無意間遇上了一個漁夫。天氣熱得令他不願打魚。
「不行了,這麼熱的天氣誰會去打魚?」
但驟眼間,風雲變色,狂風大雨隨之而來。當雷電交加之際,他又有點後悔自己沒有趁好天氣時出海。這時,我鼓勵他先好好打理魚排,再找一艘大船預備出海。
「老兄,天氣這麼差,出海有用嗎?」他對不懂天氣的我所提議的保留。這份保留也許是合理的,天氣跟打魚我都不會。
「老弟,天氣我當然管不了,但總會好轉的。而且聖經不是說:「看哪,船隻雖然甚大,又被大風催逼,只用小小的舵就隨著掌舵的意思轉動。」對嗎?」控制得宜,狂風巨浪下也能乘風破浪,甚至我覺得可以「控制天氣」。
最後我跟他上了船,出了海。一向不善水性的我噁心得想死。
「早點出海不就好了!」一向衝動的我正想破口大罵之際卻忍住了。漁夫老兄見我拼了命跟著他上了船,也就收起了起初的怨天尤人的嘴臉,鼓起勇氣緊握掌舵闖入深海…..
——————-
夜半,我在風扇的嘈音中醒來。一切原來是夢,又不似是夢,那份暈船浪的感覺卻好像帶到了這個似夢而無夢的夜半。
「老弟,我們加油吧!」我跟正在熟睡的孩子低聲說了一句。
夢的結局是要二人敗走於巨浪中,還是得大海之恩魚獲滿載而歸?我不知道,連對安全回家的把握也沒有。但我還是憑著在上帝而來那僅存的一點愛,擁抱大海、伴你啟航。
- 我們的紀念冊(十八)升職 - 完 - (成世無職升,寓意不太好。)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都沒有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表達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