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我們的紀念冊(一) - 隔岸觀「課」

「小明說....冒號、開引號....開新段要低兩個格呀仔。」 在口邊重複又重複的沒感情對白。
默書其實不是錯事,畢竟學問永遠都是熟能生巧。以前MASTER教MGT SCIENCE 的PROFESSOR 常常說﹔「做算術背FORMULA就如下棋背棋譜,你總不能每次對戰才思考來龍去脈,熟背棋譜其實是重要的,背誦也是技術的一部分。」
我不討厭默書,只討厭溫默書,更討厭幫人溫默書,不過最討厭莫過於:「幫一個討厭默書的小朋友溫默書。」這個是小學生家長逃不掉的課題。但討厭歸討厭,學習認字寫作,我個人對這些沉悶的基本動作還是覺得有它的價值。
「 "雖然"點寫都唔識你點讀三年級呀仔?」是的,"雖然"佢好多野都未識,不過依家佢又真係三年級囉。
武肺影響,哥哥在不像讀了兩年小學的狀態下跌跌撞撞地上了小學三年級。與此同時,小女亦展開了她的小學生涯。 這是兩間截然不同教學模式的學校、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小學生上課了。跟往年不一樣,他們在網絡平台開展了這個新階段。 與實體課不同的是,網上課為父母要在學習跟進上有更多的投入,但只可說家校也一起努力踏出這與疫情同行的學習生活。 而我在WORK FROM HOME的情況下可窺探他們的上課情況可是從未料及的經驗。

阿哥坐在大廳中央觀看預先錄製好的YOUTUBE教學影片,一日課程有6-7科,上課內容一條LINK,功課一條LINK,答案又一條LINK。有如置身課室中的教學解說,由功課提交到技術支援等工作均有清楚的描述。雖不是LIVE 授課但也看出老師們所花的心力、不、是心血才對。完全體會到「網上一分鐘、備學十年功」的情況。 「給一分鐘大家計這條算術吧。」螢幕左上顯示倒數儀。這時哥哥按下PAUSE,快快計好數後才斯斯然放PAUSE讓時間再次流動,自己則趁機躺在沙發上休息足一分鐘。「多狡猾喎....」不過見他在大氣電波下上課整體還算專心,要專心WFH的我還是默許了他那份小古惑。

另一邊廂的妹妹則在房間中ZOOM LIVE認識了她的新同學。一邊工作一邊在旁作"八卦暨技術支援"的我當然也得到了難得的觀課機會。 與三十多個素未謀面的學生溝通,老師莫說是授課、單是點名也感到吃力。加上難以預計的網絡問題,老師、家長們與學生們也真的要排除萬難才可順利上課。
幸好這段時間不太長,9月30日,兩位小學生終於切切實實地上學了,開始了卻不肯定何時會停。我們也許要學會適應「非常態才是常態」的現況。

「爸爸,今天我帶了身體不舒服的同學去校務處,之後呢我....」 一直以來,以文字為幼小的他倆作記錄是我的興趣。但是今天他們正各自編織著屬於自己的故事。也許,在記錄他們的事上已沒有我的位置了嗎?


哥哥是在傳統學校上課。默書、溫習的作戰模式在兩月間漸漸啟動。妹妹在活動教學下學習,分享及閱讀程度上的要求不低。另外在普教的環境下她要默普遍話拼音,為父母也感到愛莫能助。兩個小孩各有各自挑戰。

(問你「生病了要注意甚麼?」你答「要遠離毒品....」此刻我真想去吸返啖麻醉下自己.....)
「爸爸,我都唔知點作......」 「去完旅行梗係要寫:天晚了,我們懷著依依不捨的心回家去....之類啦。」(唔通話早點趕回家打機咩?) 11月中,久違了的考試又到了,為父的方發現 "終極大佬" 原來不是「幫一個討厭默書的小朋友溫默書」,而是「教一個冇乜點讀過二年級的小朋友作記敘文」。
「仔,用心點學好寫文章吧!要好好向爸爸學習,他作文很不錯。當有一天你們看看爸爸以往為你們記下的事情,你們一定會很感動呢。」 「嘔血教作文」其實不是媽媽「主持」的範圍,但旁聽的她也不忍苦勸一下。
媽媽鼓勵孩子之時,也鼓勵了我。在這份肯定下,我再提起鍵盤,輸入「我們的紀念冊(一)」- 延續一個屬於我們一家未來6年的故事。希望寫到要去另一章的時候,你們會跟我說﹔「爸爸的文章其實也寫得不是很好吧?」

(PS: 「我們是這樣結婚了」、「期待你」、「三人行」、「胎STORY2」、「好時光」後,「我們的紀念冊(一)」已是第六個階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