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Primar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rimar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我們的紀念冊(十七)- 目送與目送之間

「爸爸,校車快到要出門了。我們先走吧!」

阿妹在最後一刻、不,該說是過了最後一刻還在好整以暇地帶隱形眼鏡。一向慢條斯理的哥哥也按捺不住嚷著要先出門。

每天聽着類似的對白的我無疑是有點習慣了。但在忙亂中停下來想一想:「上學的又不是我,駕駛校車的也不是我,趕校車跟我的關係是甚麼?」 

 「阿爸,我自己孭。」

現今的學生,書包重量好像跟學業壓力一樣沉重。備有護脊貼背功能的書包,大人代背起來更是受力不均、事倍功半,所以有些事情再繁重還是小孩子自己負責最適合。近年哥哥開始在這方面有點自覺,畢竟高小還要家傭父母背擔子跟在後頭是件很丟臉的事。

「有些事,只有一個人做。有些關,只有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有一個人走。

《目送 - 龍應台著

校車好像一個中小學業生涯的縮影。坐在校車姨姨旁車頭位置的小伙子們總是早得我們未趕到已安坐好校車上。小孩們興高采烈跟車窗外的爸爸媽媽揮手道別……飛吻、揮手、韓式心心,各式各樣的肢體動作互動。大的少啲、車外車內都樂在其中。

車尾聚着一群中學生們,有的專注手機、有的睡得正熟、有的趁著這「三不管」的時刻「領取遊戲每天登入獎項」,有的沒頭沒腦地發著呆。甚麼狀態、都是各自為政。

我家兩小夾在兩大陣營之間,前面的天真不復再,迎接他們將是車尾的現實。

這天,與女兒走過走過的老舊區。以前鮮有「出城」的我也因為她變得常常縱「環」四海。

「我自己進去好了。」她不太喜歡我跟舞蹈老師問長問短,所以我目送女兒進了電梯。在外找個位置等待。也許,對她來說不等待也不打緊。

「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今生今世,你和他的緣分,就是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目送 - 龍應台著

龍應台女士所說的目送,既是她對孩子們成長、離開的目送,也是她對父親年老、逝去的目送。這書對於正值這個人生階段的我,有着無限的共鳴。(自己對幾年前目送家父的記憶還是歷歷在目,不過篇幅所限還是要留待往後的日子再談好了。)

某一夜,躺在床上準備就寢的我,看到兒子正在我身旁剛剛經過…..

「阿仔,想像一下…..床的旁邊有一個按扭。你一按下去,你爸爸的軀體便會隨着輸送帶去火化。」

「爸爸,不要說這些吧?」

偶爾跟他鬧得面紅耳赤的時候,孩子也會口出狂言希望爸爸早點歸西。到真正要思想這刻的時候他反而顯得有點靦腆。

「想想吧!沒有人知道明天,我跟你也一樣。」

這是他合上雙手作祈禱之狀,我以死人的視覺看這一幕,五味雜陳。我希望按下這個按鈕的人是你,而不是我。

「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聖經 傳道書三章)

照顧到陪伴,陪伴到目送,都是一個過程。為父的對每一個階段都有點依依不捨。

不過,有些時候卻希望「只要目送」好了……

「爸爸,兩次!」

「唔要!頂唔住!勉強一次!」



真的不明白,他們可以連續坐過山車五六次都面不改容……

「爸爸,陪我們玩這個龍捲風!」

還是目送好了,勉強自己的話分分「目送」的‥‥‥是你們。

夕陽下,兩小隨着這個龍捲風上升下墜。陽光在「風眼」的晃動中間歇地透進眼簾。在微弱的陽光下我大可以找到他們的位置。但他們已投入劇烈的晃動中,大概看不到我們。

幾位素未謀面的家長也不約而同地找到了遊戲對出的樓梯位置,注足觀看。觀看着自己的孩子們火速升上半空、觀看着他們的手腳位置瞬間對調,觀看著這個搖曳而充滿變數的青春。

當家長們都看得心有戚戚焉的時候......

「嘩,好變態!」

我因龍捲風的刺激而嘀咕了一句,引起了一陣共鳴而來的笑聲,亦好像破壞了大家沉醉在「夕陽目送」中的一份雅興。目送,每每也不用太沉重吧。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目送 - 龍應台著

- 目送與目送之間 完 -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都沒有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表達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以下是小弟十多年來的生活文章 - 感謝支持!




二人小學時期: 







 












- To be Continued -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我們的記念冊(十五)- 華安的心路歷程

作為父親,自問對兩小的學習情況、各科強弱算相當理解。不過每逢學校考試,我還是建議他們自己想想要在甚麼時候、溫那一科。

「阿爸,我哋要預備考試啦啵?」

「唔係"我哋"係 "你地"。」

不過有時我幫手印練習的時候他們又四散,最後又變左「唔係"佢哋"係 "我"。」

我自問不算是一個很可靠的人,也許我這一生被人如此信賴的時間往往就是考試前夕。

(我最少有一半唔識讀。)

兩位同學都已經是高小之人,科目艱深得已徘徊在我能力可處理的極限水平。英文的生字深得不用說、中文的找段落主旨選擇題都很難。我滿以為小學數理應手到拿來的時候…..

「阿爸,老師話呢題數唔係咁做….」我覺得即使我毫無道理地要充當一個「直升機家長」,也要接受「時不如我」這個事實。

反正伴讀又不能伴考,他們總要想想法子溫書。所以我有時選擇做一個「溫習保安」,眼神防守、精神上支持好了。

小朋友努力而你在身旁看手機的話他們一定會很不爽,剛剛免費漂了幾本「東野圭吾」回家。你讀書時我看書最好,你們不懂時問我便好了。

個人覺得,學習的態度及主動性往往比溫熟書本重要,偏偏他們在這方面比較懶散。

兩小「肚餓口渴急尿想大便頭髮打KICK耳仔有耳屎」總是在溫習時發生。另外一面,個個溫起書來便會化身成超級英雄,近至家中有蚊飛過,遠至隔離街有人跌親都想去理會…..事事都感應到,事事都想管就是不想管好自己面前的練習。

「唔好咩事都關你事得唔得呀?專心啲溫書啦!」

事情往往是相反得教人唏噓,他們媽媽叫我天下事也不要管只要管好他們,他們卻要管天下事而不管束好自己。

我應該仿效楊屋道街市個老闆「$4斤菜心快啲嚟睇啦」既促銷方法,將「專心d啦!」呢一句錄低佢無間斷重複又重複每隔10分鐘播一次。

人學習的程度越高,與完美的距離往往越大。面對他們錯的題目,我近年心中多了一個念頭:「呢part難到咁講佢都唔會明(或者其實我都唔明),不如搏佢唔出算啦….」


如事者,看似重要的練習、做過後批改好丈有錯的教一次改正,然後練習瞬間掉去墊咖啡,這個次序看似年年如是,不過過兩年恐怕又不是。


考試前夕,阿妹除咗寫一大堆「考試達標獎勵計劃」之外,還叫我們一起為考試祈禱,心態有少少臨急抱佛腳所以好歹我都要佢自己開聲。

當四人合上眼的時候……

「狼人,請開眼……」這一刻全家半秒不懂反應,然後是一起大笑。但當我回想起這件事的時候,我會覺得「教不嚴,父之過。」與她玩狼人殺玩到出神入化之餘沒有讓她好好養成祈禱的習慣,是我做得不好的地方。

另一邊廂,一向返教會有點懶散的哥哥,在考試期間主日清晨卻自動自覺跟我上教會。我大概了解他只是不想留在家溫習的意圖。不過,我總是懷着開放的心情,歡迎任何人敬拜上帝,因為這是理所當然而且上帝喜悅的事。

這一天上主日學,做了一個不錯的手工之餘。老師們還讚他投入認真,感謝主日學老師們對他們們的愛。

小朋友不想太早回家溫習,聚會後叫我跟他吃餐好才回去。還好吧,反正還有一個端午節假期才到考試的最後一天,時間其實十分充裕。與其硬塞東西進腦袋,先好好醫肚。

「阿哥你就好啦!」「阿妹鬼叫你懶瞓唔返教會。」

妹妹羨慕哥哥帶回來的手工,哥哥呢次夠神氣了!

再投入作戰狀態的時間又到了。想起自己以前小學的時候返下午,上午才溫作業一次便足夠去考試,爸爸連我何時考試也不知道。今時今日做父母的不容易,小孩子所背負的東西也絕不輕鬆。

家中的飯桌,堆砌出一個考試專屬的八陣圖

這次考試期間的假期很多,令同一科溫完又溫的情況常常出現。作為一個預備考試既人,真心唔想溫咁多次,溫一次以最熟既狀態去考就好了,所以放空他們的時間也不少。

當我批改他們練習的時候,這兩位朋友開心得像放監一樣。不過休息好、考玩試好都是電視手機,我們考完試去樓下公園玩的風氣已不存在了嗎?

「爸爸講一個故事吧!」在祈禱過後睡前的一刻,哥哥提出這個要求。講一個故事讓他們好好入睡預備考試我是非常樂意的。反而另一位恆常聽眾阿妹卻不想聽,她怕聽故事會overwrite讀書的記憶。因為這個原因,這次故事時間變成一對一了。

「兇手就係咁樣利用時間差製造咗不在場證明啦,之後…..」

當爸爸揭曉謎底的時候講得興高采烈的時侯,卻發現身邊異常寧靜,一看原來……

溫習,太累了吧?原來我自言自言地講了10分鐘故事。


最後一天考試來到了,他們有說有笑地上校車,預備在校車上玩狼人殺。我常常提醒他們:「提早帶考完試去邊度玩的心思去考試,難怪最後一科的成續通常都考得不好。」


考試完結了,暑假未到考試完的日子總給人一些很頹廢的感覺。作戰人員可以鬆懈到極致了,桌上的八陣圖也消失了,剩下來的就只剩下那個迷途小書僮,跟那杯未喝光的黑咖啡,與及那本未看完的故事。

- 完 - 

後記︰

小學篇原來寫了近六年,共十五篇文章,重溫下先︰

(我估寫到25佢地應該畢業上中學啦‥‥‥)

2020年 - 

我們的紀念冊(一) - 隔岸觀「課」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0/11/blog-post.html


2021年 - 

我們的紀念冊(二) - 小學「之」味道


我們的紀念冊(三) - 毒男慈父混合體 (父篇)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1/11/blog-post_3.html

我們的紀念冊(三) - 毒男慈父混合體 (毒篇)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1/11/blog-post.html


2023年

我們的紀念冊(四) - 轉捩點 (由津校到直資)


我們的紀念冊(五) - 暑期.作業


我們的紀念冊(六) - 一方一回 (壹方天地 + ROUND ONE 朗玩)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3/12/round-one.html


2024年

我們的記念冊(七) 一 十年樹人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1/blog-post_22.html

我們的紀念冊(八)- 多做一點點

Our Commemorative Book (9) - Practice Makes "Patrick"


我們的記念冊(十一) 一 七級豬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4/03/blog-post.html

我們的記念冊(十二)一 我們都是 SPY x Family


我們的記念冊(十三)一 “務bility”


我們的記念冊(十四)- 我們的故事角 (2024)








2023年8月12日 星期六

我們的紀念冊(五) - 暑期.作業

隨手拿起「會所2023暑期活動小冊子」,兩年多後的今天內容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也許只是一個訊息 - 「像樣點」的暑假終於在兩年後的今天回來了。


兩孩還小的時候,學藝術、學武術、學魔術也好,報暑期活動都是一些我不太喜歡的「提早唔知幾多的捕蛋活動」,時間好地點近價錢平的暑假活動課程都是要「捕」住,是「一直捕」住才對。

在所謂「疫情嚴峻」的時光,暑假過得不侖不類。但當一切重回正軌的時候,「捕蛋」又變得不再重要。


隨著小孩們漸長,學習及興趣方面也算是定了一些路線,時間、精神及金錢也不能花費在太多方面。手上那本暑期活動小冊子已變得可有可無。

哥哥在轉校的同時加入了乒乓球校隊,對他在新校適應及個人發展上也很有幫助。畢竟要驅使一個怕熱又懶惰的人一星期幾次出外走走,打乒乓球是一個較有效的活動。
難得是校隊在暑假時維持一星期幾次練習,加上阿妹亦被邀「跟操」,在暑假日程「填充」上幫了我們一大忙。

2021年的夏天,因為配合孩子練習乒乓球上的需要,我改用了「橫拍」的打法;2023的夏天,我卻要重操使用多年的「直拍」,因為不交出自身100%的實力,在比分上根本不能跟他周旋。

2023年的暑假,也是阿妹第一次參與香港舞蹈團公演的時候,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不足十歲的她花在舞蹈上的春秋肯定沒有十年但也有七載。舞蹈世界有很多訓練、也有很多不同地區的比賽。為父的也因此與她走遍港九新界,到一些一輩子也沒有到過的地方。

天水圍、灣仔、柴灣、沙田、上環、高山劇場,為了跳舞大概也只有離島沒有去過吧?


另一方面,早上11:00的比賽,10:00報到、9:00 化妝、8:00 SET頭、7:00出門....起身...倒塔咁早。

地方去得多之餘,時間亦用得不少。

所以,如果有重新選擇的機會,也許我會叫阿妹打乒乓球好了,練習是少不了但最少不用落妝。

談及地方,打乒乓球的哥哥出外比賽的機會相對少。不過一係唔去,一去就去老遠了。

「哥哥就好啦,跟乒乓球校隊去日本集訓。點解舞蹈隊沒有得去?」對於初來報到馬上有出國機會的哥哥,妹妹的葡萄反應我是很明白的。

有一刻她也希望成為乒乓球隊的一員。

「話唔定你出年跟校隊去維也納交流呢?」

爸爸只是「吹水」,但由青衣遊樂場協會的興趣班到今天的校際舞台,誰可以預計你的舞蹈路程可以走得多遠?


(圖: 站上社區的舞台了。)

認定了自己的興趣就繼續去吧!


(圖: 比心機,女。)


(圖: 聽聞哥哥被日本的選手打得落花流水.....)

兩小也在直資學校,如此我也首次享受了一個很大的福利 - 沒有任何暑期作業

學業方面,似乎是極度荒廢。只不過鈿心回想,有暑期作業的日子只是花了我的心神去湊齊各項完成了的功課,對他們在學習進度上的幫助不是很大。


(圖:暑假某日無事做跟阿妹去後花園,豈料遇上「休園」。)


(圖: 難得有空,我做陸軍戰棋評判。)

通關後的長假,有不少朋友從外地回來,能跟久別好友共聚是十分難得的事。
另外也有親愛的小朋友在我家留宿。對兩小來說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圖: 阿仔沒耐性等煙花,女兒難得有伴。)


(圖: 有伴的話,去科學館玩舊東西也格外有趣。)


(圖: 叫表妹拿著公仔拍照無SAY NO....可愛得很...小女幾年前也是如此...)


(圖:表妹穿上小女的舊衣服,跟姐姐玩醫生遊戲。難得的是哥哥自願當病人...宅男原來仲「有得救」。)


(圖:三人行玩咩都可以,我跟麥太可以離場休息。)


(圖:暑假常常打機似乎很荒廢,不過回想小時候,我暑假的時候也是打機多過食飯....)


(圖:很久沒有試過星期五晚在MK出現,還要帶同兩位少女。)

我倆小朋友對此感到十分高興,因為有客來訪,他們便可全情投入地活動 - 意味著不用做任何補充練習。

這個暑假下半場的「作業」,將會有阿妹的首次舞蹈公演、四人大阪之旅、家傭回鄉休假 三大項目,瘋狂的日程也快要開始了。

2023年5月5日 星期五

我們的紀念冊(四) - 轉捩點 (由津校到直資)



三年前正正小一開學的第一天,收到了來自直資龍校的的來電。沒料到女兒在youtube 頻道草草看完開學禮後便馬上匆匆轉校,由淺藍色的校裙換上了輕便的橙色POLO。


轉眼間 - 2023年2月中的一個普通不過的晚上,當一家四口正在玩UNO的時候,家中的電話響起了。

「快聽!可能係學校打來話叫阿仔去面試。」

「點會?依家幾點呀?」我一邊拿起聽筒,一邊對神經過敏的麥太作了一個不屑的鬼臉。

「你好,我係培僑書院,請問你是不是麥….」

其實不用見家長,阿仔面試就自己睇路.....

由面試、取錄、退學以至轉校,不過是兩星期內發生的事。更料不到三年後的今天,哥哥也穿起了這件橙色的校服。

哥哥就讀了四年多的津校算是十分有水準,同學友善、老師亦細心。所以一向抱「考入到先算」心態的我,對突然的轉變心理上有點處理不來,個人還是對舊校有點不捨。





"Thank You Chu Yan and This is a bit earlier to say goodbye to All!"

阿仔被取錄的感覺是夢幻的,因為一條龍學校一向是很受家長歡迎,作為家長深知學校收插班生的門檻有多高;感覺也是擔心的,因為作為跟功課達人的我早已從妹妹的學習中領教學校的程度。不過感覺也是快樂的,因為四個字「不用程分」,作為「任何人」也不會不愛吧?

在要交學費的學校來說,這間學校的性價比相當高,學費合理,學校資源充足。老師教學很用心,課外活動亦很豐富,小三以上的學生有免費樂器班,學校在疫情的上課安排應變上亦十分有效率。(這也解釋了晚上也收到電話的原因了….)「有點」懶惰的哥哥雖然天天想睡覺多於上學,但放學也是帶笑回來。應該適應得不錯吧?


轉校生可選擇的樂器不多,楊琴、低音大提琴、單簧管,不是大件就是貴。(單簧管更是斷貨) 最後在麥太努力跟音樂老師游說下,哥哥跟阿妹可以一齊學柳琴,慳返筆...



學校搞的電影欣賞活動,對喜歡看電影的我來說是很好的。

更有趣的是,七月還有機會用上課的時間跟乒乓球校隊到日本集訓七天,對此怕他不能照顧自己的麥太有點擔心,但是阿仔卻顯得很高興 – 因為可以七天不用受家人管。而我更高興 – 因為可以七天不用管他,想起來原來大家都高興。

問過老師,他會幫學生保管旅行証件。為父的覺得七天讓他學習照顧自己,最後人回得來就好了吧?


去七日集訓下自己摺被、收拾行李就夠好了!



阿女投訴為何中國舞拉丁舞沒有出外交流的份兒。「也許下次舞蹈隊去維也納交流也說不定呢?」我一邊安慰她,一邊心諗如果真係比錢佢去維也納就大大鑊。

另一方面,學業上的適應也多,不過個人覺得最難的離不開三個項目﹔

1. 英文 – 專題教學,但程度跟傳統學校高兩年以上。阿仔學完Climate Change 次後是 Mysterious Creature….Loch Ness Monster 阿仔唔識就梗,深到我都唔識。

咁多個字我淨係識Situation同 黃興桂教既Fabulous,「Captain Fabulous 神奇隊長謝拉特,就好似一個魔術師,明明除晒衫,仲可以變隻兔仔出嚟....」

2. 普通話教學 – 語文 跟 數學 也是普教,哥哥說聽還好,溫習國語拼音可說是無從入手,電腦課更要懂拼音輸入法。

「油戀...」同你溫默書我用返廣東話算了。

3. 專題報告 – 活動教學平日功課會較少,不過兩個幾月搞你一次的專題報告就如遊戲中的BOSS一樣卡關地存在 – 資料搜集、分析、做Portfolio、PRESENTATION….對藝術及DESIGN 都有點不濟的哥哥與我是一大挑戰。

天氣報告算易了。


介紹童話專題報告的其中一頁,幸好阿女製作力高,煩少個

阿仔加入後第一份專題報告 - 介紹香港鐵路博物館

爸爸對Presentation算是有信心的,不過要講國語阿女你GIGI練好了。

新的學習生活,為全家帶來改變。我們也在適應中.....
不過,自己年少時也有在英文水平不濟下接受英文教學的經驗。在這方面針對性地用功,好歹都是那四個字:「不用程分」的學習路相信會是好走一點吧?

我們的紀念冊(四) - 轉捩點 (由津校到直資) - 完

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我們的紀念冊(三) - 毒男慈父混合體 (父篇)

「雷之呼吸,霹靂一閃....」

以前工作後回家,最希望一進門迎來是孩子們一擁而上的擁抱。有誰料到,今天等待著我的乃是「善逸」的得意大絕。

「這招從哪兒聽到的?」

跟像當年的「龍珠」、「聖鬥士」、「北斗之拳」一樣,對小孩來說「打打殺殺」的東西總是「無師自通」。

為父的當然也要了解一下他們的資料來源...."笑波子"、"四號倉庫",及一眾Youtuber的入侵程度簡直充斥於小孩們的呼吸之中。

「鬼滅之刃」這類有一定暴力內容的漫畫也能順利入屋,網絡在今時今日的影響力,比定時定刻的電視節目大得多了。

記得小時候看「閃電傳真機」的年紀還是跟他們差不多。高小的時候當然對那些有 "覺得有少少低B" 的兒童環節沒多大興趣,較準時間開電視就單是為了看「龍珠」。

(有誰想到當年唱主題曲的黃翊幾十年後的今天會再出山開演唱會.....)

當年故事講到第三次武術大會,悟空與笛子魔童的對決打得難分難解之際,是日播完。第二天滿心期待的我一開「閃電傳真機」,再播出的情節一下了跳到「悟空打嬴笛子魔童後跟芝芝回家了」....「咩料呀?」開心的感嘆號頓變成黑人問號,漸漸成長後才發現原因只有一個 - 「兒童節目不適合播不合兒童觀看的情節」。如此安排若換作今天發生,一眾小學生也會懂得聯署投訴電視台臨時抽起幾集.....或者說,乾脆線看上「笛子魔童打斷悟空四肢」好了。

「閃電傳真機」那些年的男孩們影響可不少。上美術堂時,老師明明說繪畫題目是「我愛大自然」,幾個男同學離題地畫上悟空、筋斗雲及如意棒。作為旁觀者的我,覺得畫是畫得不錯的,但老師總是嗤之以鼻地批評這套動畫如何暴力。作為風魔中小童、甚至大人世界的動漫,電視沒播也好,老師不喜歡也好,小孩們心中「那股撒亞人的氣」才不許受限制。

今天的小朋友在各方面制限相對少,社會對暴力色情等尺度也有所改變。對小朋友來說,流兩滴血的橋段也算不上甚麼吧。而為父的我,也明白那「水之呼吸」的力量。

小孩們從我的身影看到很多漫畫的痕跡。

「這個人叫甚麼名字?」他們每次玩鋤大D的時間,總對海賊王各式各樣的角色充滿好奇。

「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面對另一個常問的問題,我常常告訴他們 - 樣子大奸大惡的可不一定壞。

正如故事中的海軍中將斯摩格,當他的下屬疑惑地問他幫助「一群被政府通輯的海賊是否正義」的時候。他的回應是「正義?用自己的兩眼判斷去行動吧」。在今日紛亂的世界上,人的善惡對錯定義有時是總是有點顛覆。「偉大的航道」的世界也多少對這 含糊不清的世代帶些嘲諷。

近來哥哥開始了乒乓球的訓練,除了教練以外我便是跟他訓練最多的人。

初受訓練的他其實打得不錯,間中也能打出我應付不來的攻勢。

「基本最重要。」我常常引用「入樽」中赤木隊長的這一句,提醒他牢記教練教他的標準姿勢。打好根基,總比打倒那技術平庸的我重要得多。

自稱天才的櫻木花道也要日練夜練才得以進步,漫畫故事角色對小朋友的影響有時也可以很正面。

有一次,哥哥上主日學的時候要向同學分享「爸爸的優點」。

「我的爸爸很有幽默感,常常講一些自創故事,很搞笑的....」(感謝教兒主的老師跟我分享這事)

這個讚許,對我來說是欣慰的。總好過他井底地讚我「打乒乓球很厲害」。

「爸爸何來想出這麼多有趣的故事內容....?」其實"天下內容一大抄" 而已。

要講偵探故事....「密窒偷遊戲機既兇手,就在我們之中。」問金田一大把方法啦。

之後要再加場打鬥去捉兇手.....「一係炎殺黑龍波、一係天馬流星拳...再打唔羸就用霸王色啦......打到重傷就食仙豆...」總之不要用「呼吸止血」,孩子們便不會發現「有抄襲成份」了。

又有一次....

「小朋友,我看完了,炎柱大哥出幾集就死左都叫勁?」

對於鬼滅,兩個小孩總是雞啄唔斷。於是作為「毒男慈父混合體」的我也一口氣看完1-206話,好讓自己多了解他們的思維。也挑戰他們對故事的理解力。他們常常在我面對提炎柱大哥多麼利害,看過故事的我多少有點不認同。

這時候,才發現單看YOUTUBER講解故事的他們,對故事的理解不夠第一身,感受也少了一些主觀性。不過既然他們對故事這麼有興趣,我又鼓勵他們多發表一下。

「鬼滅之中你最喜歡那一個角色?」兄妹的答案可不一樣。

妹妹喜歡「蝴蝶忍」,因為她為了打倒上弦之二 一童磨,早有犧牲自己的預備,最後犧性了自己成就了別人勝利。這種犧牲精神很不錯的,也顯出妹妹成熟的思維。

哥哥的答案是大熱的「炭治郎」,原因是「因為勁囉」,很天真很直接的表達,男孩子都是這樣吧?

「炭治郎本身不強,柱比他強得多了。(其實我心目中的炎柱是很強的,只是想挑戰一下他們對故事的理解) 但炭治郎最強大的是保護妹妹、保護別人的決心。這份決心令他變得更強,也是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水之呼吸...壹之型 水面斬!」此時哥哥用炎柱大哥的日輪刀使出炭治郎的絕技,沒空把我的說教放在心上

其實炭治郎這一份決心 - 不單是孩子,也是為父的畢生要學習功課。

延伸閱讀:毒男慈父混合體 (毒篇)

http://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1/11/blog-post.htm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