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好時光(二十四)一 尋根究底


因著送柏然回教會上暑期聖經班的緣故,難得在工作天的早上找到了跟祈祈獨處的時光。
也許爸爸一向很兇了吧?陪我在麥記吃早餐的她,除了說好了的橙汁以外沒有求其他的東西。

「爸爸,咖啡好唔好飲架?」
她的溝通能力可真一日千里,說話能力跟哥哥愈來愈近了。但論到問問題,哥哥可算是「發問王」,問得多問得深入。





有兩個問題他問得最多...
.

「仙女同灰姑娘講,魔法會12時就消失....」
「點解會消失既?」
「因為魔法有效力嘛」
「點解魔法有效力既?」
「魔法梗有效力架啦」
「點解魔法梗有效力既?」




巴斯光年點解要打索克天王?
湯馬士火車點解要瞓車棚?



點解?點解?點解?



每次說故事,總有講故駁故的時候,一路回應,一路想,童話故事的情節也太多bugs。只是大人的思維就是習慣了 「故事就係咁啦」或者「唔係咁可以點?」,一個又一個 "點解"不知不覺也令我思考也多了。
管理學也常用backward questions 去做 root cause finding。另外想到牛頓,若他被蘋果扑完的一刻不是想 「點解」,我們也許仍未知地心吸力是何物。所以,我常常禁戒自己不要回應: 「咁就係咁啦!! 問問問....」



然後第二個問完又問的問題呢.....
.

「過馬路要拖實大人啊! 如果唔係會比車撞到...」
「然後呢?」
「入醫院囉!!」
「然後呢?」
「好痛囉,可能會死架!!」
「然後呢?」


人死了,還有然後嗎?

小朋友問問題,有如面對一條河。他總是要問點解點解,誓要找出水的來源。另一方面,他們又關心水的去處,然後又然後,水最後往哪裡他們亦有興趣知。
人死了,還有然後嗎? 其實聖經的回應是:有的。所以問這問題的小朋友既是單純,但同時也並非沒有智慧。


相反,大人少有這些求知慾。有時跟別人談信仰,很容易提到「創造」及「死亡」。
當問到 「點解大自然咁奇妙? 宇宙又咁有秩序?」
「唔知呀...有咪有啦!!!」
「人死了然後去邊?」
「唔知呀...都唔諗咁多啦!!」不少長者也是存這個思維.


反覆思想的我,更明白為何耶穌如此喜歡小孩,並希望我們學像他們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