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長安的荔枝》- 共嗚與嘲諷兼備的故事

「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個人覺得這不是故事的主旨,卻道出主角那份赤誠,一份最後也不被世界認同的赤誠。

《長安的荔枝》- 共嗚與嘲諷兼備的故事

個人很少入戲院看國產片,但基於覺得故事及題材不錯,加上風評不錯。抽空一看,方發現比預期好得多。導演及編劇大鵬先生由下往上、小至大、古到今,要說故事的野心都非常大。

該片改編自馬伯庸先生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唐朝天寶年間,個性耿直的小吏李善德被安排為「荔枝使」,要完成「把新鮮荔枝由嶺南運至長安」這個不可能任務的故事。既是聖人所委任的不可能的任務,也就是必死的任務。選中他為替死鬼的原因是因為他與貪官污吏的不合群,故事前段所描寫的少做少錯、趨炎附勢人性寫實得很。不貪的小公務員在長安大城幸苦做工借貸供一個單位的橋段也令人很有共嗚。

要以兩小時去演繹7萬字長篇小說故事跟「送荔枝」的時間其實同樣佫倉猝。編者在故事編排上帶出了明快的節奏。主角的前輩教為官要忠心報國但更要「尊敬上級」然後鏡頭轉向一個貪官般樣子的上司,表達了「擦鞋比實幹重要」的實際情況。以一首「向前衝」的RAP歌的時間交代李善德在31日的獨身往嶺南的艱幸旅程,配合劇情的歌詞令故事更有時代感。官員們卸責時鏡頭一轉廣場上有一群人把足球傳來傳去,十來秒便把由古到今的官僚問題作一個嘲弄。這些小細都顯出故事編排上的細心。

故事方面,以不可能的任務作引子相當好,李善德在幾位朋友相助、加上自身的毅力與能幹下,原本不可能之中算是找到了「可能性」。這時故事由任務的引子急轉到「權貴的腐敗與政治角力」的課題。各部門對李善德所提出的「科案」都表現得「事不關己」。(故事頭段的同事們都把算數工作都推給李善德,中段的地方官又延續及擴大了這種「卸責」的官場風氣。)另外有出現不少官權為了掩蓋自己的不濟,所以要阻止任務成功的事情。解決了事,人的問題便出現了。故事風轉了但追看性仍在。

這時 - 「流程那種東西是強者不必遵循的規矩。」

右相的出現完全為李善德完成任務帶來曙光,但同時又帶出了「當權者為一已私利而要犧牲廣大老百姓」的悲哀。主角被賦予最多的資源與極大的權利的同時,又處於最「身不由己」身份中帶出的矛盾與內疚感。

手掌剩下不多的荔枝、一頭散亂的白髮、散出的木棉花,向夜夜笙歌的長安城直奔‥‥‥這一段任務完成而不帶半點快樂,貫徹了承諾但內心的掙扎的場景,叫作為觀眾的我很深刻。

「我嫁的又不是長安‥‥‥他內心很難受。」單單兩句對白,除了顯出李善德的妻子鄭玉婷的善性與體貼,更顯出李善德那份掙扎。

(大鵬跟楊冪的對手戲不多,不過每一幕都感動。)

單看故事,本以為「因貴妃的獨特口味要求而勞民傷財」是「紅顏禍國」的課題。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二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我想《長安的荔枝》帶出的訊息是,政權的沒落不在於「紅顏」更不在「荔枝」,而在於官場腐敗、制度僵化、權力鬥爭等事情上。

整個故事,由前段的不可能任務到後段的官場鬥爭。由前段的小官貪婪卸責到後段的大貪大腐。故事節奏及及深度的推進上都很出色,總括來說《長安的荔枝》是一套相當好的電影。

(雖然故事所說的是成年人的世界,不過真心覺得IIA都比多了。)





《長安的荔枝》- 共嗚與嘲諷兼備的故事 - 觀後感 - 完 - 90分

如果覺得看我的網誌有一些意思,請輕輕點擊網誌上的Google AdSense廣告以示支持。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是少得很可憐(按一下似乎沒有一毛錢),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在這個文字已不太流行的世代下繼續這份堅持。謝謝各位!
 
以下是我其他電影觀後分享及主觀得很的評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