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9日 星期一

書is Interesting - 《孩子的同行者》- 董淑貞 著





 


1月28日

主日的早上,從朋友手上接過一本書。友人說這本「漂來」的書也許適合我......

《孩子的同行者》- 簡單來說是「一本教仔書」,在沒太多的前設下我只是懷著感謝的心去接受。


一個朋友,

如果她閒時會想起你 (我想起她的時候多數是找她有事所求)、

而她又會想到一些也許適合你的東西 (哪管她聲稱是如何順手地漂回來也好)、

她亦相信受者不會抗拒 (有些人收這類書會有一個「你即係話我唔識教仔姐?」的負面感覺。我當然沒有,一來我為人簡單得"不會"有這種介意,更重要的我亦是"不能"介意,因為我真的不是太懂教。)

「謝謝,我七天內會看完它。」這種朋友你不得不珍惜,好好讀完它才對得起她的一番好意。十二個單元共160頁,相信七天很足夠了。

作者為董淑貞女士,我大概沒看過她的書,而她在自序中也提到 - 她也沒想過自己會寫書。只是神多次感動她與人分享教養兩位女兒的經驗。另外重要的事,作為「用家」的兩位女兒也提議她寫書分享一下教養心得,這個有「用家認証」的書顯得更有份量。

(應該是董女士的手跡,字體秀麗但又不太有作家那種龍蛇飛動的氣勢。內文簡單直接沒有作家的口吻,亦沒有引專家研究,但個人覺得教仔內容"入屋一點"也有它的好處。)

在此分享一下十二個單完的一些個人比較深刻的地方:

一. 父母角色 

我很喜歡作者用「同行者」一詞來表達父母在兒女成長上的角色。作者不是要矮化父母在家中的權威,而是以「上帝與人同行」的視角去看親子關係。


二. 建立溝通和信任網絡

作者建議我們重溫一些溝通緊張甚至失敗的事件,用幾個思考問題檢討一下有沒有可以處理得好的一點的地方。要在自己振振有詞後去評價自己其實要一定勇氣。我個人覺得不單與孩子,與其他人相處也可以存這份勇敢。另外作為母親,作者敢於與小朋友討論「籠龍」、「愛滋病」、「傳銷」,一些被定議為「大人世界」的議題個人亦很認同,畢竟他們對大人世界的認知已遠多於我預期,但這認知往往又只是一知半解。

三. 社會對孩子的影響

此章提及價值觀、人際關係、媒體。作者提到當年家長們都很抗拒流行的電影「古惑仔」。我很同意她的做法,自己看一次、跟女兒一起看一次,一起討論一下大家對「型」、「義氣」的看法。我也很喜歡跟小孩們討論電影,小學的時候也不是自己跑去看「賭神」與「至尊無上」? 


四. 成長的界線  

零用錢、手機使用等要事前定界線,這個提醒對未派手機的我來說還是「來得及」。

(呢下兩個”出晒界”)

五. 暴風期來臨

孩子來到青春期,作者要家長明白父母煩惱之餘人生尚淺的子女們煩惱往往更大。父母要平靜面對讓子女願意多講。

六﹐子女如何面對性氾濫

這一點其實自己也有點擔心,畢竟我覺得性是吸引人的事。作者提到的這是提早、隨時隨地、以聖經為界,及持續去引導的事情。我也間中跟他們談談兩性問題,我只希望向他們保持開放,讓他們敢問、敢講。

七﹐經驗分享

這段作者分享及討論了很多自己的例,有成功、更寶貴的連失敗的也會記下。我很喜歡作者為了控制情緒自定了兩個規條 - 1) 孩子做錯時教導不能離題。2) 教導時間不能超過15分鐘。以免沒意義的發怒。

八﹐女兒心聲

這段由女兒們寫的一部分很感人,每年寫給作者的生日卡內容更是「騙不了人」。難得的是,她們看到朋友與父母相處得不好的時候,會欣賞媽媽以聖經的教導引導她們的重要。而這章最令我驚訝的是,作者的丈夫原來是未信主的,作者在欠缺配搭的情況下向教導女兒們以聖經真理生活可不容易啊。

九.﹐信仰與孩子

此段提到父母信仰上要「表裡如一」,我覺得自己仍需努力。

十﹐我的幫助從何而來

此章列出一系列有關教養的經文,作參考不錯。

十一﹐作一個不疲倦乏的父母

主要的訊息是教養不要放棄,似乎是老生常談。不過我認識的圈子中也是有親子決裂的情況。所以提醒一下自己都好。

十二﹐給父母的叮嚀

這章是書的最後總結。



總括來說,這本書沒有用太多深奧的道理或專家的分析,反而是開放式的自身體驗作真誠嘅分享討論。難得是作者跟坊間的家教成功達人有着很大的分別,她有分享成功,但更樂於在失敗中學習。書中的例子亦十分多而且貼地入屋,以致讀者不覺得她的經驗完美得難以複製,或是有覺得「你好彩個女乖姐」的想法。

我很喜歡書總結的最後一段:

「鋪滿沙石的人生道路是崎嶇道路、絕道,還是成長的路?事實上,父母並不是要為兒女開生拓土,讓兒女走上平坦之路。相反地,父母是要引導子女學習走在人生不平坦的路上,接受磨練,這才是給他們的真正祝福。」

除了在這平台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外,記下自己讀後的得着,藉以提醒及勉勵自己,畢竟教養孩童是一生的功課。共勉。

(再次感謝作者董淑貞小姐及慷慨饋贈此書的陳姓朋友)

收書日期:2024/1/28

完成日期:2024/1/28

閱書報告:2024/1/29

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Our Commemorative Book (9) - Practice Makes "Patrick"


This is the time period to sign my kids' examination papers. Honestly, I am not taking so serious to their results as these all are not influencing to their secondary school places allo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extreme cases" draw my attention. The first is their goo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part. Winky got the highest mark in Chinese Writing in her class. Perrin got over 90 marks in Chinese Reading. It is really out of my expectation. 

Meanwhile, my son draws my attention by his failed marks in English reading section. I cannot say it is totally out of my expectation because the English level in this school is really too high for him, and right away he is not good in English.

When I reviewed their examination papers, whether the marks is high or low, I felt a bit grateful because of our similarity - Relatively good in Chinese but not really good in English. 

I don’t think our similarity is inherent. They are my blog supporters and enjoy to read what I have written. 

"Practice makes perfect. I found I keep improving when I keep doing this.” this is the words I always say when they are wondering why I can write so long passage.

Probably influenced by me, Winky likes to write diary and record some interesting experience, too. Moreover, they enjoy listening to my stories which are instantaneously conceived by me before sleep. 

"Today, Hanks went for adventure, it was really exciting, very excited, and the more importance was.... extremely excited. Finally they had a dinner and went home." 

"Dad, don't tell such a boring story!" They gave me a big catcall.

"Forgive me. I read your writing homework day by day so my mind was being "Polluted"! hahaha"

Sometimes I intentionally tell them a simple story by their writing tone. I am not just for making joke or brush them off. My purpose is to let them know how to tell a good story, by Cantonese at least. 

Probably, just probably, my habit influences them to be a good Chinese writer. It can also explain why my son is not good in English, because I am not good in this and I hate English lessons, too!

As a parent, English project is the big boss that we occasionally fight with. 

"Write a biography for a historical figure in middle age?" My face got white when I read the project outline. 

I have no idea about middle age, western history (as well as Chinese history) and even biography. It is not only too harsh for my kid, but even an extremely big challenge to me, too. That means I have to learn by myself and then teach them how to do. I persuaded myself it was a good experience to learn about: "Joan of Arc" and know more about "Hundred Years World" by doing this assignment. 


Not only boss, there are many specific topics in their English book which include a lot of complicated words. Recently I have to bring my phone with me when I take dictation revision with them. It is because I don't know how to pronounce majority of the words in dictation. How difficult are they!



(I am not able to check whether their answers are correct or not, but I really enjoy Winky’s drawing.)


"Dad, I have no idea how to write! It is too harsh to write for this topic."

"It is not difficult, just 200 words required."

"You won't understand, Dad, as you are not the one have to do this homework."

"No really, lazy kids, try to think about how I write in my blog, at least 1000 words for a small matter!"

When I said this, nothing they could argue further because they are the one know what actually I have done most in my writing.

Recently I have a feeling that I cannot fully handle what they learn how as the complicated level is out of my capability. Therefore, I am thinking if I can try to do the same in English. When they argued with me that they cannot write.

I can say "I am not encouraging you to do something that I have ever tried. As your Dad, same as you two, I start to do not because I am good in this. Instead, I try to do this more and make this better."

Just like my 2024 slogan - "Do a bit more than my own duty!"

Go for this! My dear children. 





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我們的紀念冊(八)- 多做一點點

 


「爸爸煮地獄料理比我食….」

「你得要有爺爺那份量度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重溫一下那位很有量度的爺爺 VS 鬥志可嘉的地獄廚神。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0/12/blog-post.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兒看過我的文章,在大概知道我廚藝的情況下居然提出這個要求,哥哥聽到後湊熱鬧又說要品嘗我的"手勢"。

「死士個個爭住做。」我為孩子們這種自討苦吃的行為感到詫異。

阿女說要吃太陽蛋,事實上多年前我也只懂「亂兜當炒蛋」,太陽蛋要如何作我可沒有概念,不過炒蛋佢又講明唔食。

「好吧,難食都要食架。」

為父很想以身作則鼓勵孩子們勇於嘗試,也基於想到「2024比本份多做一點」的目標,我最後答應了女兒的要求。

想不到YouTube 居然連「太陽蛋製作教學」這種入門的項目也有人拍片教….


"I am not the only stupid cook in the world!" 我在這種心情下開工了。YouTube 是一個很好的老師,但作為學生的我卻不夠預備,四處找平底鑊,找鑊鏟,找個蓋,好日唔做的我都係「邊做邊卡關」。


「好靚喎….」

女兒打開蓋,看到一隻不太熟又不太公整的太陽蛋,面露驚喜。(之後我當然要煮多一會)

「蛋白無乜味,蛋黃幾好,7分。」

她的回應對我來說是一份很大的鼓勵。

這一刻,爸爸由「幾十歲人連蛋都未煎過」升級為「幾十歲人只係識得煎隻蛋」,文明大躍進了吧!?

這時,另一持分者醒了。

「阿爸,點解阿妹有我冇?」剛剛醒來的哥哥看來有點不悅。

「你都唔食蛋.....不過我也給你”最好”的 一 你們卡了很久Super Mario Wonder的5星特別關….我照約定半夜搞定了。」


(睇個鐘真係半夜起床搞定。打機點都易過煎蛋既,不過5星特別難都要參考下YOUTUBER再死十幾次先過到。)

2024,孩子們,齊來一起多做一點點吧!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我們的記念冊(七) 一 十年樹人



 

「生日想幹甚麼?」

 「想去哪裡玩?」

 「想跟誰一起?」

COVID後,適逢第一個雙位數的生日。作為父母也想聽聽女兒的意願。畢竟都十歲了,她才不會滿足於開個party找個魔術師助興之類的玩意。

在上學的一天沒有太大的事情可為,但周五的下課日對學生來說仍算輕鬆。我也客串充當了接放學家長,到校接三個可愛的女生。

Winky在校的人緣不錯,帶著一大袋禮物跑過來,還急不及待地背上了同學剛送給她的新書包。我知道她一直想要一個新書包,也知道一個新書包有多昂貴,所以很明白自掏腰包買禮物的朋友們對她的愛有多大。

Winky的兩位死黨都是很乖巧的女生,坐在西餐廳內的她們仨你一言我一語,形成了好一個「墟」的狀況。


本以為三個人開開心心天南地北也用不著叔叔了,誰知她們對Winky小時候的趣事還是很感興趣,如是我便分享了一點女兒小時候的點滴 - 回憶總是美好的。





(我很喜歡這段片,才三歲的她會唸一首我當年也不懂的詩,而且樣子很可愛。每次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看看便很自癒。)



(呢個聖經故事都好好笑。)


跟三位女生在一起,我不單沒有照顧上的壓力,還感覺跟朋友嘆下午茶的那份悠閒。感謝兩位同學母親對女兒的厚愛跟對我的信任。





吃過生日蛋糕,是時候一起出發去了一個久違的地方 - SUPER SPORTS PARKS。



香港的經濟環境真是有點困難,週五晚上的價錢才$120一位但入場人流也相當少。當然這對她們來說是好事。而我看守東西之餘,也可以找找有趣的事物,反正我覺得三個小女孩要玩得高興之餘亦用不著我。

在疫情過後的SSP,內在設施更之前SUPER PARK有點不一樣,單車、滑道、彈床、爬障礙等都是費力又好玩的項目,她們要自娛沒難度吧?

「爸爸,你做捉...」

也許各項活動都不用排隊,攀石、滾軸溜冰他們又不太感興趣,所以在全場都玩過幾圈的情況下才不過兩個小時,她們似乎要找我來帶點新刺激。

「你地幾個玩就得啦...我好想休息下。」

「你個女生日喎...」兩位死黨的確既聰明又可愛。

在無可推諉的環境下我也只好勞動了一番,一邊尋找她們,一邊細想她們說得倒沒錯 一 試問人生有幾個十年?再一個十年後的生日,為父的想參與女兒的生日也不一定有機會吧?


無論如何, Winky祝你生日快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顧: 

原來十年前3.5 KG,十年後都唔夠30 KG.....

妳來到世上的第一天 - 胎 Story 2 (十) – 完成了! 偉大的工程 (瑪嘉烈生產實錄 II)


妳三歲的ELECTRICAL GIRL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15/04/electric-girl.html


妳四歲時察下的小小回顧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16/08/blog-post_12.html



2024年1月20日 星期六

十歲的感慨

 

時日如飛…..十歲了。

2023年1月19日

今天是女兒的十歲生日,理應歡喜快樂。但面對損壞了的Apple Watch,心中卻有點難過。

重修的花費不少,自問也沒有換新的資源,放棄算是比較容易的選項。畢竟我有點無欲無求,只怪當初沒有好好保護它。

這時侯,耳邊播起MC 及 陳蕾合唱的「永久損毀」。

「重啟不了人生,畫面永遠黑面。損毀了的我 試圖微笑,沒神韻….」

為免再次因損失apple watch而傷心,我決定乾脆找回十多年前的Baby G 戴上好了。心態是悲觀了些,但帶過期錶帶來的舊有的回憶,感覺反而更好。


以舊回憶支持自己,與孩子們一起繼續努力成長,也算是種活著的方法吧?




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

文書隨筆



近幾年能參予事奉的時間空間也太少了,自覺也是退出傳道部核心位置的時候,畢竟虛有其名的感覺的確有點難受。

以下是一篇有關在核心服侍多年的感受分享,讓自己提醒自己,沒有崗位也要「有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05

作為傳道部核心文書記錄的一員,我居然忘了自己在這崗位事奉了多久,只記得又筆錄到速成來記錄會議來回大概也有十多個春秋。

以前核心會跟執事會總是在最後一個主日的下午開會,兩大陣營在教會各佔一個,好不熱

「阿麥,咁晏仲喺度?」會議小休時間總會遇上一兩位執事。兩家都是當「人」的事工,會議往往也是鬥長命。感恩很多肢體也願意多花時間在「人」的事上。

作為文書,平日多言的我也會有所收歛一下,畢竟講得多代表抄得多。但核心們總是你一言我一語,即使是提到一個在教會多不起眼的來賓,總有最少兩三個核心會認識他/她,對其在意。而且為一件福音的再小的事工,也會因為大家踴躍發言而令會議延長。

在我眼前的是一群有心為要得著人的前輩們,今天他們有些當了傳道人、有些在別的位置上繼續努力關心他人。核心中,已不在位的,新加入的,都是有心人。

每年一兩次邀請團契職員來傳道部會議,總有一個各團分享佈道情況的環節。這個議題要記錄的事情可說是最多,同時也可說是最簡單傳福音 難,鼓勵團友傳福音 好難,要開放家庭家訪 都難,總之十年如一就是一個「難」字。

不過,作為老職員的我漸漸正面地覺得 「知難而進,感恩咁難都仲有人肯堅持做。」

談到傳福音,我記得一個前輩曾經講過 - 「你必須先要對別人感興趣。」所以,我較少用「福音對象」來將人分類 (雖然它是會議記錄熱搜字眼之一)。對人付出真切的關心,讓他體會耶穌基督的愛,共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人對人多一點「有心」,上帝會喜悅的。


(攝於2023年12月18日 - 當司事前的一杯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