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 星期二

鳥山明先生筆下的大魔王



鳥山明老師的去逝,引癹了全球對他海量的回憶、討論,以一個漫畫家來說實在是前無古人。畢竟一人能創作出「IQ博士」跟「七龍珠」兩個經典之中的經典,實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七龍珠」"原來" 是我最喜歡的三大漫畫之一,詳見"我們的紀念冊(三) - 毒男慈父混合體 (毒篇)" https://patrickmakblog.blogspot.com/2021/11/blog-post.html)

龍珠的格鬥畫面是我看過眾多格鬥漫畫中表現最好的一個,無論分頁,畫風,人物比例,看得刺激而且舒服,這不是「鬼滅之刃」或「咒術迴戰」之流可比的。即使個人很喜歡海賊王故事,但間中總有「看不懂打甚麼」的時候,而龍珠則從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圖: 看得到那短兵相接的力度吧?孫悟空 vs 魔童 - 個人覺得其中一場最精彩的對決。)


(當年的對戰,招式力量及創意俱備,不是賣暴力而已。)

故事情節方面,龍珠經典畫面實在太多,悟空在娜美星變超西、悟飯忿怒變超2、父子一起出龜波氣功打斯路的畫面、比達犧性自爆….當然IQ博士的搞笑經典也很多,單是一個宇宙大王已經令人捧腹大笑。

(圖: 作為魔童FANS的我,這幕當然是經典。)

不過,無獨有偶,兩大經典漫畫中我最喜愛的角色,都是綠色的大魔王。硬砌兩者其實有一個共通點既 - 他們的初心都是「統治世界」。



IQ博士中的角色反差很厲害,超人沒有強力亦欠帥氣。宇宙大王風有「宇宙」之名,其實只是天神村的一個落難過客,對世界見識亦流於狹隘。但是這種反差就帶出了不少笑話。

龍珠中的笛子魔童相對就人性化多了。故事中他由大壞蛋漸漸變成好人,當中有很豐富的性格及內心描寫。小時候第一次看悟空「放生」大魔王的時候當然是覺得「有冇搞錯?」,但當看到他們以地球最強組合聯手打拿迪斯的時候又是令人很興奮的橋段。

魔童眾多戲份中,我最喜歡是當上「代父」的一段。

(圖:我有時都嬲到想捉起個仔來掉,不過佢太肥要提起也很困難。)

(圖:從這種心理矛盾描寫看魔童的漸漸改變。)

(圖:「就跟我一樣」一 魔童出生其實比悟飯更加無人理、更可憐。)




(圖:用天神與波波的對話描寫魔童從良的方向,很好的第三方描寫。並埋下「魔童快要戰死」的伏筆。)

今時今日為人父,也許會想到像魔童般「用極端手法迫出少爺仔的潛能」的方式。不過作者更著重的是魔童在「訓練死對頭個仔」而心生出的矛盾,與此同時又想起悟飯跟自己身世相似的憐憫。加上天神 一 作為他的同體 - 故事中對他內心改變的描述很到位。

(這一幕表現魔童善良的一面。另一方面,用暗中幫助的方法讓小朋友學習獨立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教仔方法。娜美星人一生出來就懂得教仔嗎?為人父後看同一個故事總會聯想到有關教養的事。)


悟飯跟魔童的互動很吸引,也讓魔童的「改邪歸正」來得合理而感人。

不過,當上好人的魔童隨故事發展下「弱化了」好一段日子。直到「神魔合一」的這一幕才令喜歡他的讀者為之一振。

天神為了成為天神而驅除惡念產生大魔王,作為惡念的個體當然對拒絕他的本體感到十分討厭。但漸漸從良後的魔童以正義之師的身份主動尋求再一次合體,這些橋段在當年算是十分破格。
(圖:無限的引述,也間接表達了魔童這刻孤注一擲的心情。無限的善解人意也是吸引18號的主要原因吧?)

神魔合一這段中有兩句對白我很喜歡:
「這個時代不再需要天神,而是需要戰士。」
「我已不是天神或魔童,我只是一個連自己名字也記不起的娜美星人。」


也因為這個孤注一擲的決定,令鳥山明也再沒有可令魔童一夜大躍進的「魔法」了。之後故事都是「撒亞人先有得玩」,對我來說劇情已沒有那麼好看了。



(圖:魔童成為世上最強的一刻,雖然很短暫,但是十分有型。)

「龍珠」的世界觀,權力的爭奪本來源於龍珠。但後來演變成戰力當道,有些戰力是連神龍也解決不了的存在。但今時今日的社會,經濟、貿易、疫苗、醫學、環保、科學,平權,很多政治因素凌駕於純軍事、戰力之上。

也許我可以大膽講一句:「現在世界不是需要戰士,而是需要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