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家書(三) 我們的足球場

這天回父家吃晚飯,時間尚算充裕的情況下我提早了三個站下車,從後門獨步走進這個依山而建的公園。記憶中自己沒有走過這條路,四野無人得甚至教人有走錯路的疑慮,但同時卻有著一份莫明的親切。


走了五分鐘左右,穿過兒童遊樂區,便來到了這個久違了的地方 - 父子四人曾一起踏足過的「領域」。
>>>>>>>>>>>>>>>>>>>>>>>>>>>>>>>>>>>>>>>>>>>>>>>>>>>>>>>>>>>>>>>>>>>
小時候上學後回家,比起今天那些動輒的所謂「親子功課」,做功課真的很少勞動到天黑齊才回家的老豆。

「訪問爸媽的偶像」- 當年這份功課題目夠特別吧?

「爸爸,您的偶像是誰?」特意留著功課等他回家的我可是第一次。沒辦法,媽媽不在而且當年我又老實得不懂「老作」。

「偶咩像姐.....」

「要交功課呀!想一想一些你欣賞的名人吧?」

「咁.....」他的回應是胡楓、四哥 還是梁醒波呢?爸爸想了一會後彈出了一個我十分陌生的名字.....「姚卓然」
乜水來呀? 這位在50-60年代叱吒球壇的「香港之寶」,在沒有維基的日子可是連老師也不認識的名字。
有時我回想: 他的偶像為何不是告東尼?
>>>>>>>>>>>>>>>>>>
要數到家父最鍾情的競賽活動,非賽馬與足球莫屬。但相比起多少有金錢瓜葛的賽馬活動,從不賭波的家父對足球那份熱情更真摯。

也許是忙於養家吧,我懂事的日子從未聽過他說要去踢足球。而且,在我出生的時侯,當年已年過40又半載的他也許大致過了踢足球最黃金的時期。

但是,對足球的這份熱愛卻是承傳了。
>>>>>>>>>>>>>>>>>>

初次看足球的是英格蘭足總盃在香港熱播的時代。所以英格蘭球員最為我們"熟悉"。「這是施路頓啦、庇利啦、連尼加、荷杜、畢查啦。」大哥常常對著1986世界盃集圖貼紙無料扮四條地跟我們亂吹一餐,穿守門員服的施路頓大概不會認錯,但最後知多了一點的我們還是踢爆了他所說的畢查其實是韋健士。(當時二哥還常常以畢查去嘲笑大哥「亂UP昆細佬」的「惡行」。)

至於1986的世界盃,馬當當拿對英格蘭使出的上帝之手、一扭六的世紀金球,巴西對法國的經典大戰、西德熱血追平阿根廷再比絕殺的經典決賽.....1986世盃對我家中四男也是第一件足球盛事。

(2018世界盃8強 - 巴西 VS 比利時,直播時間唔太夜就去父家叫下)


(唔洗溫書又有波睇,兩隻野就連巴爾巴利亞都殺)
>>>>>>>>>>>>>>>>>>
GOAL GOAL GOAL!外國的月亮也許圓一點,但我最深刻還是第一次跟爸爸去大球埸欣賞的賀歲盃賽事。

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未翻新的大球場看足球賽事。當中我較深刻的印象....既是無名外隊高水平的對賽、亦是觀眾席上既熱烈又「豪邁」的叫喊、也是沒有入球重播看的現場賽事(未翻新的大球場沒有重播的大螢幕),更是十元一支貴價甜筒的叫賣。(又想食但又貴到唔好意思叫老父買的心情當然也很深刻。)

不論水平,足球還是現場看更有味道。在我的成長歲月中,也有不少次跟爸爸去大球場看足球賽。但今時今日,慣用輪椅代步的他可沒有太大去看LIVE的興致。
(上一次跟老父入場,要追溯至2011車路士訪港)
一起看LIVE的日子固然是珍貴的,但再比這個,一起踢的日子更是絕無僅有。
>>>>>>>>>>>>>>>>>>
這個年頭,主日崇拜前與兩個足球小將去屋苑平台踢半小時足球,之後回家洗個澡再預備網上崇拜,疫情下這安排成了一個新常態。

小兒每星期日可以任意剷父親早起身陪踢,為父的我也許想多睡一會。但回想到自己與父親踢球的光陰那麼苦短,最後我也是免為其難地與他切磋一番。畢竟自己也已到了屬於足球的黃金「偏後」時期的年紀了。
>>>>>>>>>>>>>>>>>>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再次回到這個領域,涼亭、健體設備、鋪得完好的小石路等...圍網外的園地有不少的翻新,但圍網內褪色的中圈線、有點積水的四個角落,卻映襯出一些令人懷念的舊情懷。這個我們家稱呼叫「麗瑤球埸」的地方,見証了父與子同場踢足球的流金歲月。

>>>>>>>>>>>>>>>>>>
那些年,四人男子組合拿蓍足球徙走進了這個球場。「麗瑤球埸」離葵芳村不遠,但由於只有5人場的它也不是很吸引一眾波牛,所以那兒人流也不太多。是一個很適合沒有「跟隊能力」的我們消遣的好地方。四面圍矮牆、龍門得半腰高度的五人足球場,可說是寸金呎土的香港獨有的怪場,但已比葵芳村N年前已拆去的六角形球場進步多了。幾個小孩亂踢一通,有四度牆阻隔一下不用出界痛痛快快也是件好事吧。不過在這依山而建的公園踢球會有一件趣事,萬一解圍球熱血過度飛過圍網直出外野,球會一直沿斜路滾向公園正門,那時就「山下見」了。
(沒誇大,一腳過網就直LOOK落山) >>>>>>>>>>>>>>>>>>
「爸爸的球技很厲害。」不懂事的孩子總覺得我跟馬勒當拿的球技差不多(笑)。這個也不難理解,我少時候也是這樣評價爸爸,甚至覺得大佬是跟畢查一樣扭不過的鐵衛。一起踢球真是何其快樂的回憶。
>>>>>>>>>>>>>>>>>>
「大家對這球場可有印象?」從正門走出公園,在WHATAPPS附上照片問兩位兄長,二哥雖很清楚地回答「中葵涌公園」這個「學名」,但兄長二人居然對這個「領域」毫無記憶。
>>>>>>>>>>>>>>>>>>
記得的....就只有我一個嗎?
>>>>>>>>>>>>>>>>>>
「媽媽走後,假期也有點無所事事,所以便跟你們去踢下球。我想不只一次吧?你嫲嫲還很希奇我何以常把長褲踢穿呢!」不,父子踢球的光陰可不復再,但那些「龍門前遺留下紀念」的歲月,父子也不約而同地記住了。

(待續: 下回: 家書(四) 暗黑廚神的光輝歲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