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2020 A-Z 第十二次大事回顧

「2020,世界不會自動變好。自覺無力的我也有些不知所措。關心、禱告,需要時做些對的事,天佑香港。」
這是我2019年回顧時的一點感受。2020的確一如所料、也是出乎意料地....差,如果只單用「武漢肺炎」四個大字去總結2020,然後加上一個字「完」,相信也沒有太大非議了。
幾乎被口罩完全覆蓋的2020,經歷的是疾病、死亡,更帶來的是失業、悲傷、憂慮....這些事情,你總不能說它有多好。只是它給我們有了一點新的嘗試、新的體會。這些東西都是始料不及的,而當中亦有它正面之處。
第12次用26個字去形容這一年,思考的頃刻實在不難體會到「變幻原是永恆」的道理。

A. Apple I PAD Air (蘋果)

A字,兩次預留了給劉華,可惜遇上疫情最後還是用不上....
另外,滿以為一家一部電腦就夠,兩部亦太多。但是現在加上WFH的成年人,家有三部電腦也不為過。對應需要我們唯有購入I PAD AIR以應付同時二人在線上課、加二人WFH,四人同場在線的歲月。

B. Beyond the Dream (幻愛)

這部戲帶給了我很多第一次的體驗﹔第一次買電影改編的小說、第一次由買小說到再入大銀幕都支持的故事、第一次戴口罩入場看電影、第一次看電影時比職員捉到我偷偷沒戴口罩.....無論如何,以這套電影、這個故事的水平,值得我獻出這些第一次。

C. Cook (烹飪)

吃慣ABCD餐的香港人可以慢下來想想弄甚麼東西吃也是少有的。今年可以吃自家製的PIZZA及流心撻是一個新的體驗。(自家製的當然不是我這個地獄廚神,我負責按YOUTUBE片START同PAUSE而已。)

D. Dancing (舞蹈)

我家女兒很喜歡跳舞,在ZOOM前學跳舞也成了她的新常態。作為她的父母,最希望是親身看她在舞台上的演出。只是疫情及防疫政策叫這些都泡湯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家也能觀課、與及.....被老師要求一起跳親子舞的機會。

E. Electronic Books (電子書)

疫情期間很多娛樂都「封了路」,在三聯書局看書也成了一個主力消遣活動。看書之餘,多少也提高了買書看的意欲。只是當想減省存放空間的時候,我又開始了網上搜尋書籍的舉動,也因此無心插柳地開始了看電子書。電子書的好處是快捷方便、不佔用空間又便宜。但個人覺得那份一書在手的感覺,有時候真的不能取替。

F. Football (足球)

今年在疫情初期約朋友踢了一次賀歲盃,誰料這成為2020的絕唱。不過其實我今年踢足球的時間比往年是多了一點,只是隊友、角色、時間、地點也不同罷了。

G. Game (遊戲)

在家的日子多了,差不多每晚也有跟兩個小朋友遊戲的時間:大富翁、UNO、Rummikub、象棋、飛行棋、陸軍戰棋、波子棋、鬥獸棋、誰是兇手……跟他們玩GAME無疑是很快樂的。但當平均隔晚要看著兩個小朋友爭論玩哪個遊戲而吵架的時候,我又覺得這段日子又過得有點漫長。

H. Hotel Peninsula (半島酒店)

壓根兒也沒想過自己好有機會成為這裏的住客。這份虛榮而來的快感當然不能否定,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這一個人在面向維港的健身室跑步,廿四小時開放之餘感覺是一個人包場。

I.Interview (面試)

一位頗有資力的同事辭退了。我從沒想過要為一個如此資深的IMPORT SPECIALIST去找人。「不面對面Interview行嗎?」我帶點懷疑的心情來了第一次的ZOOM Interview,方發現在螢幕上可以看到一些面對面看不到的事情。作為一個INTERVIEWER給準備見工的你一些TIPS吧:
1. 在LOGIN見面的時間才說「未裝APPS」、「沒有網絡」的話,不要緊,慢慢裝好APPS預備見另一份工吧,這一份工你泡湯機會達99%。
2. 很多人以為在家面試,穿飾可以跟在家的一樣隨便.....作為面試的我不會要求在家你「恤衫打呔」,但一件有領的POLO,總比穿一件底衫般的T SHIRT 好吧?
3. 面試的背景要整齊。我個人不介意面試者的家境,重點是你有沒有把鏡頭前6X8吋的畫面弄得順眼點。
4. 我不介意有小孩說話的背景,有小孩的同事反而令我覺得他/她會對工作更有承擔。當然你由他毫無秩序地叫也是不行。
以上的我本以為都是COMMOM SENSE,但見過十個人左右之後我發現原來很多人不懂得這些人情世故。
最後,我總算請對人了。當了近15年管理,請人方面我可以自豪地說:計計埋埋有伏唔多過兩次。(老細個細姪預左有伏照請就另計。)

J.Junior (年青人)

為了防疫,今年倉務部大部分時間人手要分成兩隊。這也令我多了聘請臨時工的需要。一眾年青人的CV真的令我大開眼界....
以下是部分問題:
- CV字都對唔齊 (WORD 對齊用TAB 都不懂)
- 串錯好多字 (連JOB DUTIES 都錯想點先?)
- CV講到好有工作抱負,敢於接受挑戰。(我請人執貨真係要咁有抱負?)
- 個人能力 ENERGY BAR....(如圖)個人覺得呢....用ENERGY BAR幾有創意既,不過呢位年輕人將踢波同Communication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比較呢下就太絕。(Work Type in English是甚麼呢....算啦)。
最後....「年輕人,我覺得你打機打得太多...」我請了他回來捉佢入我房再親自教他寫CV...(咁都請?臨時倉務員要個踢波勁過溝通既叫好氣好力掛....)

K.Kindergarten (幼稚園)

「有甚麼表演?會致辭嗎?」疫情的發展令我對女兒的畢業典禮由期待變成失望。不過也感謝幼稚園對她的教導,結尾雖不完美,但幼稚園的時光畢竟還是美好的。

L.Lesson (上課)

「爸爸,老師話要用攞新書出來呀...」
一邊HOME OFFICE、一邊做陪讀幫工的感覺有點煩,但可以無條件地偷偷觀課算是可遇不可求的體驗。老師相對地慘得多了,不但每天每堂要被全班30幾個家長SIT IN觀課,又要兼做IT達人....那種苦況家長理應要多點體諒。

M.Mask (口罩)

又要排、又要買、又要戴...個人不太同意某些口罩的政策。算啦...防疫嘛,戴到上月球、戴到入棺就一定無人批判你。

N. New Home (新居)

2020年,我們迎來人生大事 一 搬家。在小孩們不用上課的時候搬家相對地煩惱較少。而且新居存空間比較多,最低限度上課的時候他們可以跟WFH的我分開一點。
另外,這個年頭身邊不少朋友果斷地尋找他們的新住處,社會現況的確改變不了太多,我在此由衷地祝福他們享受新的生活。

O. Outdoor (戶外)


疫情下,外出活動的選擇變得很少。即使走到荒生野嶺的地方人流也很多,在群眾壓力下仍要帶口罩。所以我會跟他們去到一些冷門的地方,暫且脫下口罩呼吸一下正常的空氣,這也是件很難得的事。(在週末的日子我帶他們走去墳場、屠房、工廠等地方踏板車,不用受人家的眼光下自由活動。)

P. Painting (油油)

家父的居所天花跟牆壁近十年也沒打理,顯得很陳舊。有時回老家吃飯的時候也會前著天花信口開河地說要整理一下。畢竟我們一向講多過做,年老的家父當然不會對我的「計劃」存有任何遐想。但今年有點醒覺的我總覺得有點過意不去,決定的起心肝發動阿哥一齊去「搞搞佢」。「油左架啦?」效果其實有點強差人意,但家父見到我們真係努力了兩整天,冇功都有勞嘅情況底下應該會收貨吧?
不過,也因為我跟二哥搞亂屋企的緣故,讓爸爸跟姨姨可以在我家中住了兩天。這種三代同堂的體驗對我來說也是十分難得的。

Q. Queue (排隊)

今年年頭的時候排了很多隊,排口罩排清潔用品居多。供不應求當然會有這個現象。但有次經過藥房見到又有一條長隊。店員的回應令人很驚訝....

「我也不知道他們排什麼,可能是要看看我們今天將會有什麼貨到吧?」

搶口罩、搶米、搶廁紙,甚至看看有何東西可以搶,一個所謂疫情令到整個城市都有點瘋狂。

R. Reading (閱讀)

喜歡打書釘的個性 一 柏然這點跟我很像。這年頭在三聯書局渡過的時間特別多,也特別長。有時看書看到腳軟了,才發覺自己已在那兒已待了兩個多小時。
(這本 "水族館女孩" 我打書釘打了半集、買書看了一集、電子書看了二三集....從故事中了解到水族館的日常,保育、維持生態、教育觀眾與吸引觀眾間的平衡及矛盾,很有趣也很有啟發性的一個故事。)

S. Switch (咪遊戲機囉)

沒有想過買、亦沒想過會在家玩的東西,可是長期在家的小朋友最後還需要靠它了。感謝舅仔慷慨借出,當他們完全不聽話的時候我都仲可以講多一句:「你地再咁曳我將部switch還返俾舅父。」 (我個人都想買返幾隻舊生化危機來玩下,不過真的沒有時間,我想不可能叫小朋友跟我一齊打喪屍吧?)

T. Table Tennis (乒乓球)

將飯枱變裝成乒乓球桌,令乒乓球成為我跟孩子們本年最熱門的運動項目。一年了,見證了孩子們的進步。為父的希望他們可以快點超越我吧。

U. UEFA (歐洲聯賽冠軍盃)

歐洲球賽的時間很夜,但也可讓我自己安安靜靜地看一場球賽。在這不一樣的球季,拜仁慕尼黑再次踏上了歐洲頂峰,作為球迷的我不能不高興吧?不過更人高興的是,現在球隊踢出了十分強的執行力跟整體性,這正是我欣賞它的地方。而我亦常常提醒我的孩子,能與隊友走動配合的球員才算是好球員。

V. Victrinox

工作大廈的業主邀請我去這個瑞士軍刀品牌的開倉活動參觀並支持一下。平日少行街少買東西的我本着俾面的心態、加上幫上司看看有沒有軍刀大減價的情況下去走了一趟。領正牌去購物的情況下結果花了千多元買了一個背包一個銀包 (當然是自費啦),就我而言是難得的高消費了。

W. Winky's Birthday (祈的生日派對) 為年初生日的女兒籌備了一個有好朋友、有生日蛋糕、有禮物、有扭波波、有遊戲、有魔術師的生日會。誰料今年疫情令之後大部份活動也停辦了,她的生日會這可算是本年為數不多與一眾友人共眾的美好時光。年少的光陰有限,為父的看著他們困在家中成長起來有點不是味兒。

X. Xylophone (鋼片琴)

隨着疫情嘅延續,許多原本沒料到可在網上教授的課程也試著開始了。孩子對着鏡頭學打鼓已經不容易,學鋼片琴更是連我也掌握不到的事情。所以我對孩子的學習進度也沒有什麼要求,練習上亦沒有太清晰的方向。

Y. Youtube

煮嘢食、裝濾水器、整單車、砌玩具,足不出戶的我們從這裏學習了很多東西。
而在家工作的我聽四大天王聽到有點悶的時候,也從這裏聽到了很多近年的流行曲。(下次唱K我有信心可以駕馭 "新歌試唱"第....二頁)
「爸爸,我要聽姜濤的蒙着臉說愛你....同SUPPER MOMENT"風箏會旋轉"....」
這證明了我的喜好對孩子們的影響有多大。有時跟小朋友分享下歌詞內容,讓他們學習下中文之外欣賞一下填詞人豐富的表達方法也不錯。(當然我不會讓他們聽 "你們的幸福", "龍舌蘭",月亮不代表我的心" 那些歌吧⋯⋯)

Z. Zoom

今年一句講晒:上課又Zoom、團契又Zoom、開會又Zoom、見工又ZOOM、祈禱會又ZOOM.....Hope everything can be back to normal "SOON" 而唔係 "Zoom"啦!

回看多年來的重溫,方感覺到有些以前以為很重要的事,回想起來其實又只是瑣碎事。今年疫情好難用「瑣碎」去形容。只是活在世上,我唯有堅信,這些事情總會過去。即使還沒過去,求天父給我有更好的裝備去面對。

寫到臨近完結的時候,想起多年前看過一套由李安立度狄卡比奧主演的戲《血鑽》。故事背景是內戰戰頻,強豪為爭取鑽石而令百姓過著如地獄般生活的非洲。
「為什麼不選擇離開這裏?」有一幕主角這樣問一位小販。
「T.I.A」小販有這樣簡潔的回應。TIA即是 This is Africa(這裏就是非洲)。當地人已明白這個動亂的可怕,但同時又接受了這是他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TIA道出了這份心情。(故事的第二天這個小販便被反叛軍殺了。)
2021 ⋯⋯ 當然,香港現在的情況再差也不能與那時候的非洲再提並論。「麥,會走嗎?」每次跟朋友farewell的時候也是收到同樣的問題。
「我嗎.....?」現在不能、也不會想太多。來年挑戰、荒謬、壓迫與矛盾會持續。此刻只想多關心身邊嘅人,珍惜僅有的機會,一切平常心好了。TIHK

- 完 -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家書(四) - 暗黑廚神的光輝歲月

「姐姐煮得唔好食!」
「煮得咁辛苦唔好嫌三嫌四好喎!」
幾年前我明明還很享受聽小朋友們牙牙學語地亂說一通,今時今日卻對口不擇言的他們感到有點厭煩。
「你地無煮個飯點會知辛苦!?」
「爸爸你都冇啦!」
「咩冇...」
>>>>>>>>>>>>>>>>>>>>>>>>>>>>>>>>
小時候很少在外吃飯的我們,口味好惡都是來自嫲嫲的菜。我們當然不喜歡她的隔夜矮瓜,但她的茄汁豬扒,永遠都是我們配級下秒殺的項目。第一二碗飯已把豬扒吃得一乾二淨的時候,即使第三碗是「撈汁送飯」也要嘗盡剩餘的豬扒味。
「嫲嫲,方太這一道菜你也可以弄。」
邊看婦女新姿,我一邊問嫲嫲,心想方太這道菜一定比矮瓜好味。
「我才不會用這麼多油炸一件豬扒...」小朋友就是眼內覺得好看便是美味,成年人看的不單是外觀、更是成本、實際需要。

升中了,初次走出家門的我也開始嘗試了街上的味道。味精、油膩的速食味道。對家貨真價實的味道反而變得不是很珍惜。明明從校回家才十分鐘腳程,午膳時偏偏想跟同學到茶記吃個黑椒腸仔或吉列豬扒飯。吃味精其一,跟同學在葵盛新區游走的日子也是很美妙。那段初中的日子,成績又不佳,但家人對幾個學期排尾二的我也沒有甚麼話說。回想起來,這種輕鬆學習的感覺是不錯吧。

(童叟無欺,真係考尾二...)

中五的生活,大致是溫習預備會考吧。偏偏在這個"搏殺"的時刻我開始了一個新嘗試.....

那個年頭,年越90的祖母身體開始不太好,也開始多了進出醫院的時候。大哥已經跟爸爸一起工作、二哥則上了大學也多在宿舍,平日在家的大概只有我。這個時候爸爸回家吃的是甚麼?

這個時候,放學後我先到醫院探嫲嫲,之後由瑪嘉烈步行40分鐘回葵芳買餸.....再煮飯。

煮飯嘛,,,,我記得我最在行的當然就是煮飯。阿嫲教落﹕一殼鷹嘜米等於三碗飯,洗完米把手掌平放在米上,加水直到水浸過手背就剛好。當然理論歸理論,吃半生米、半粥的時候也不少,但這已是我最強的烹飪項目。

飯算是解決了,初心者當然是炒熱罐頭食物最好了。午餐肉、腸仔、沙甸魚,那個時候覺得自己「都幾叻」,懂得弄一餐有魚有肉呀......不過,不學無術的我居然還有勇氣試試炒菜心 + 雜豆炒蛋。炒菜嘛,一大堆菜塞滿了整個鑊,蓋上幾分鐘後一開會變小的感覺很神奇....不過,自覺總是鹹了點。

雜豆炒蛋就是祖母的拿手菜,我也希望自己弄一下。不過理想跟現實總是有落差,炒到散晒既蛋,半生熟的雜豆,間中還附送一些蛋殼碎....幸好沒有讓嫲嫲品嘗。

煮者固然勇氣可嘉,吃的更是仁者無懼。難得的是爸爸不發一言的回家有飯就吃。直到有一次。未學好行去學走的天才小廚師又有新搞作。

「浩,豬扒沒有醃嗎?」這次是爸爸第一次回應。

「甚麼是"醃"?」我心中也奇怪,明明在豬扒上加上茄汁、豬扒顏色也很「橙」,為何豬扒竟會沒味?

「就是加豉油、豆粉、糖溝均豬扒再放一會,豬扒的肉才會有味。」

原來如此!沒味的豬扒,爸爸還是吃下了。之後爸爸更親身示範如何醃肉。


(時至今日每次見到"醃"好的食物都會想起這樁往事.....)

學煮飯的時光算是美好吧?幸好.....「可惜」這段日子不太長。
也許爸爸也體會到我的極限已到,(還是他忍耐的極限已到?或是不想嫲嫲受苦....)在嫲嫲出院時也請了一位姨姨幫忙做飯。

>>>>>>>>>>>>>>>>>>>>>>>>>>>>>>>>>>>>>

「咩冇煮過飯?........只是難吃到一個點。」我跟我的孩子們說。

有一次跟爸爸吃飯時談起此事。是因為不懂搭車所以要步行回家?為何不乾脆叫外賣?天曉得。

我已不太懂當年的思維,只是我明白了父親向我親身示範了甚麼叫﹔「擺上甚麼便吃甚麼」

因為,世上最難吃的我倆也嘗過了。「最壞的時代,往往也是最好的時代。」
(麥太整完我去呃LIKE而已。)

下回: 家書(五) - 積極不干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