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了一齣十年前上映的舊戲,內容說得是「改變」,但看得入神之餘卻突然想起她…….扯不上關係的思路要怎樣解說呢?唯一說得通的是基於那個「十年」。

電影中所指的是十年前後社會層面的改變;她離開了的這十年,團契的小層面上的改變不少,但重要的都離不閞「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八個字。我想自己是傾向悲觀的,「生」這個字正面得難以記存,「死」卻往往是銘記於心——這十年間我們多了兩位團友踏上天國之路。他與她以那個形式在天國重遇我都沒有太浪漫的想法,但假以時日我都總得遇上。有人說:「平庸的人通常都活得比較長命」,所以距離這一天我想自己還要等好一段日子吧?但這都不是我不珍惜現在的理由,畢竟我身邊的好朋友們,身為精英天才者眾。我大概不願意等到他或她的喪禮上,才思想「朋友走了才發現很久沒有相約」的遺憾與偽善。
主日的擘餅是很容易想起她的時間,以前當司琴的她總喜歡利用會友與會友分享之間的空檔時間「自肥」彈奏一些平記以外的「詩歌」。我個人是很喜歡這種「自肥」的做法。所以直到今天,當會友分享停頓了的時候,我總是有聽到那種「古靈精怪詩歌」的不切實際期望。
早幾個月把握時間與他的丈夫短聚了一餐,他仍然內飲,而且仍然堅強、不,應該是平靜得叫人感受到的一種堅強。我覺得這份強韌是基於過去切實地經歷軟弱之上,所以是謹慎而經得起考驗的。另一方面,我雖是口多,但文人多大話性格對人的感情多少有些跨大,幸得那位對朋友極好方向感又極差的七小姐常常要我陪她掃墓,鼓勵了我對無論活著睡了的朋友都多了點行動與真情。(清明重陽都去真是對先父都未必有咁神心)他們兩人,在十年前後的確好好地活在當下。
特別日子與特別日子就好像舊街坊一樣,越住得近就越有情,她離開的日子算是跟我「左鄰右里」,所以每年有人為我點起蠟燭的時候,心中多少也添了一分悼念感,這「絆」是避免不了的。剛好這年的11月到海外工作,四天行程,自行慶祝,自行紀念。十年後的今天頭上多了一點白髮,悼念永遠三十來歲的她,那份特別的感覺 - 該不是因為年齡代溝吧?
2025年的今天,寥寥隨筆表達對姊妹的紀念。
老麥 2025年11月13日 新加坡
以下是十年前的手筆。再回看想當年,文章也許可以寫得工整一點,但那點「沙石」也正好象徵著當年那種心情。
——————————————————
2015年11月13日
雨絲綿綿,水潑很如常地左右搖擺,但面對擋風玻璃依然有前路朦朧不清的感覺。
重覆聽了幾次朋友從WHATAPPS傳來的壞消息,迷糊的心總不願相信這個100分之100確定了的事實。
上星期還跟妳聊了幾句,妳對我說的最後一句是: 「我OK的....」料不到這是最後的對談。
跟妳談不上是摯友,最少與妳更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會是五音不全的我,但用「老朋友」來形容相識25年的我們也尚算切合。
25年的日子,一下之回想好像才發生似的。記憶這東西很特別,本以為掉棄了的,在妳離開後的日子卻一個又一個找回來....
中一甲班上有一位同學名叫澧欣,我記得她只是因為記得妳,兩個多相似的姊妹名字!! (當然妳們不是姊妹關係) 記憶中她是一位傻大姐,而妳則是平易近人的那一類。
想當年,踏上中學的第一年,不少年輕人也出於好奇地走到教會去,記憶中妳也是當中的活躍份子。隨時光的流逝,很多同學離開了,而我是少有離開又回流的弟兄。而妳,是屬於更罕有的一類 - 由初信到成長、事奉,我認知的妳沒有一刻離開過教會、離開神,妳那份堅持令人印象很深刻。
在我們婚禮上,妳跟另一位弟兄合唱的那首HOUSEHOLD OF FAITH,這天在我的腦海中不停重播。
11月18日
「是妳嗎,手執鮮花的一個...」
車廂上播起黎明的 "夏日傾情",忘記了自己是出於那刻的品味時收錄了這首歌,只是歌一奏起,便想起中學時也很喜歡黎明的妳。
午膳時間,早早吃過飯的中學生總愛群在新葵興商場的唱片舖。一行人十個八個學生,買的很多,去湊熱鬧的更不少,印象中妳屬前者,現在的 “金句王“ 當年可要是風靡萬千少男少女的"天王"。
「黎明餅帶出左未呀老細?」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唱片舖的老闆常要回應中學生一天又一天的重複問題,回想起的那些年是很有趣的。
當年作為同學的我,曾問妳借那盒"今夜妳會不會來" 的國語CASSETTE回家聽。聚會領唱詩歌以外的 "音樂交流",記憶中就只有二十多年前的這一次。在國語歌不是主流的那些年可以買此CASSETTE的妳,不愧是黎明的死忠,已為人母的妳想必不再對黎天王有如此忠誠吧?
想到此時,車廂內播出的是 "情深說話未曾講"
「你這剎那在何方?」我附和著黎明引吭高歌,淚水差點兒湧了出來。
11月17日
以團友的身份在妳的紀念冊上留言,100字內的字數限制我當然理解,但這個要求對我來說很不客易....
很多關於妳的事想起,很多事想說,內心亦相當難受。作為團友的我尚且如此,妳的至親、妳的好友、妳的音樂同路人,相信更不是味兒...
妳在共享詩歌的事奉演出,我也有欣賞過幾次,記憶中第一次是 HEAVEN VOICE的音樂劇,很動聽的。妳走的音樂路,層次很高,卻又是愈來愈高。沒有去聽妳那 "基會難德" 的和音演出,回想起來有點後悔,誰知是 "機會不再" 了吧....
在我們的婚禮上可以邀請如此專業的你們來獻唱,回想起來是一種榮幸。
聚會帶詩歌便有機會與妳合作,這個水準相距甚遠的組合在鼓勵全民事奉的教會是常有的。記得有一次唱 "耶和華是愛",妳提議刪去最後升KEY的那一段。
「升KEY不是信仰上的昇華,詩歌高潮所在嗎?」
「升KEY變成世界KEY...."耶、耶、耶和華" 就十分難聽啦!!」
事奉上,對我這條老牛,妳常常說 "OK啦",寬鬆得很,但妳卻沒有放過在有限制下任何可以令詩歌敬拜更好的機會。
(翻看WHATAPPS,最後與妳合作的是2015年3月28日的團契領詩,我選了 "安穩在耶穌手中" 及 “我寧願有耶穌" 。原本10月3日的也有一次,可惜最後妳沒空,只可說機會去了不一定會回來。)
另外,邀請妳在教會懇親晚宴上獻唱也不止一次了。在安排上總會遇上台上歌者你有你唱,台下觀眾我有我吃的尷尬時候,記得有一次作為負責人的我向妳致歉的時候。「我作為歌女,這情況也慣了。」你曾跟我如此打趣地回應說。
從來也希望以最好的音樂歌頌神的妳,那份待己以嚴,待人以寬的事奉心令我佩服。
現在,相信妳正參予更高境界,不,最高境界的詩歌敬拜,相信那 "耶、耶、耶" 的 "世界級升KEY" 在妳那兒將不再存在吧?
「姊妹,那邊的生活還好嗎?」偶爾也想起這個問題。
「一步又一步,這是恩典之路...」我忘記了這歌的原唱是誰,腦海中只有妳演釋過的那個版本。除了HOUSEHOLD OF FAITH,這是妳走後我哼得最多的詩歌,不料妳的丈夫在主日分享的也是這一首,感覺很奇妙的。妳的離開,弟兄姊妹們無不難過,但我們相信,淚水不單未能沖走這條恩典之路,也許洗滌過的路線更見清浙。
再美妙的詩歌由開始到奏完也只消數分鐘,短得令人很傷感,卻是令人永遠回味。從妳生命而來的角徵,相信仍繼續鏗然躍入眾人的心中。
親愛的姊妹,永遠懷念妳,天家再聚吧!!2025,留下的…….都是記憶而已。

5 則留言:
RIP ! 自己也要保重呀
我想。。。相片也是11月13日拍攝的,同一天,很湊巧。
謝謝你的更正.....
(一心以為是週日....)
湊巧得令人感觸良多
EVA CHAN, THANKS!
我想你是想寫內歛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