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500個成長故事




我一直覺得,人的經歷改變了他寫的文章……

「題目是秋季旅行,不要花太多篇幅在同學們集合上。另外次次最後一句也是 “依依不捨地離開” 然後完,寫多點感受,給點新意好嗎?」

在填鴨式教育下成長的我,小時候很喜歡「寫週記」這份相對沒框架的功課。所以一向對小孩們功課也得過且過的我,對孩子們造句、作文這類功課也格外留神。(當然只限中文,要對 “I is a boys” 我一邊對都係一邊想 “looking for biting people”)

從小就覺得,會派週記功課的都是無私的好老師。因為在講求成績的學校,週記看來是沒有太大「生產力」。一個老師硬要改多一份無上限頁數的功課還要留言回應,其目的只是為了認識學生多一點。所以,中學所學的大都留在公考試場了,只剩下這幾篇週記。

「記錄一下結婚的事吧?」15年前的一個小嘗試,成為了網誌的起點。

 (攝於2009,MY YAHOO BLOG 的發源地。)

那是一個yahoo blog 還是很流行的初春,那些年大部分分享者寫作都是以興趣為本,鮮有為流量而努力的「野心家」。

當我還是一個人的時候,寫作的時間是多的,但也難以將結婚大小事一一記下。畢竟那些年有多餘心神也先花在辦婚事上好了,記不記錄只是基於興趣,而某些婚禮的繁文縟節根本不算「有甚麼興趣可言」。

婚後過了好幾年的悠閒生活,題材也可以十分無聊。當年分享那些所謂「未見過」的奇事,來到今天回看原來普通不過。「咁普通的東西都寫一大餐?」每次回顧舊文,自己對自己那份「大驚小怪」的寫作心態也有點嫌棄。

但井底蛙爬出井口觀看大世界的一剎,難道還要在一眾新事物前虛偽地裝出一副「毫不雀躍」的樣子?

兩個小孩也在鍵盤的見證下成形、出生、成長‥‥‥由不存在變成存在的歷程是奇妙的。


「原來我細個係咁架?」每當你們看見昔日的自己,總會帶著「難以置信」的眼光去閱讀這些屬於我跟你們的故事。但回看的這一刻,爸爸也同樣帶著「難以置信」的眼光看自己 。「難以置信」的是,當年一腔熱血的爸爸居然誇下海口說一定要教好你們,但時至今日雙方經過多次的「角力」後 - 爸爸難以否認有「鬥志盡喪 十 想搵人咬」的時候。文字告訴我一件事:理想跟現實永遠存在一定落差。

(當年兩個咁得意,點會想到大左咁難湊?)

15年前,文字是一個主要傳播媒介。今天,講求流量的社會,更直接更方便的影片以致直播似乎更吸睛、更受歡迎,加上AI,「少年筆耕」的故事不再被歌頌,寫作既吃力又變得廉價。

活在當下,活在被要求的社會,成家後的生活有點被抽乾。改變 - 限制了一些興趣,限制了時間、限制了消費、也限制了空間…… 限制不了只有思想,而鍵盤正是心思的出路。我的牧者曾經評價我是那種「我手寫我心」的人,但隨著語音輸入的出現,說出心思換成文字 - 「我口寫我心」令寫作更自由更不受制,隨時提起手機,便可以隨時隨地分享屬於自己心中的大世界。

在寫作沒多價值的社會,我卻以它為興趣。甚至是背道而行地覺得,這是一個令我認為值得去投入的興趣。

「又是 ‘光陰似箭’,又是 ‘依依不捨’,得找點有新意同義字來用。」

寫得多對自己也多了些要求,我越來越介意錯字(即使還有而且還是很多),亦試過一篇文章寫了一半覺得太差要重寫的時候。為自己的興趣而執著,其實執著的也就只有自己而已。

另外,當執意去做好一個分享者角色的時候,觀看世界的角度會不一樣…..兩手空空的我會想知道這個商場有沒有寄存服務;自駕旅行的時候會多留意穿梭巴的班次;明明已在餐廳結賬的時候才去留意它的謍業時間。這些年頭,自己對世界的視覺,在不同的角度上也多了一份好奇心。每次知道有人因為看過我的分享,然後改變了他/她一些決定,最後有正面的結果的時候,我心中也多了一份躊躇滿志。

(搬到GOOGLE BLOG十年後 - 到達100,000 VIEW的里程碑。不過由於這個網誌中其實有10篇文章不是小弟寫的,所以文章要達到510才算得上有500個故事….這當然又是一些只有自己才會執著的數字。)


「阿麥,你寫得越來越好。」

偶爾收到朋友的讚賞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我珍惜「越來越好」的讚美遠多於「非常好」。因為「越來越好」代表那位朋友一直也有留意自己的寫作,亦代表原來自己真的有努力令自己進步了一點,更代表絕對有做得更好的空間。

越寫得久,越發現自己文學根基的薄弱,只怪自己小時候沒有珍惜時間好好閱讀。誰又會想到,小時候很怕看書,跟同學去書展,被書圍住的時候也感到呼吸困難的我,今時今日一人蹲在會展一整天也可以樂在其中呢?


   (一人去書展站了半天,要離開時的心情仍是依依‥‥‥不‥‥‥留連忘返。)

一邊看書,一邊感受作者的故事,每當遇上不懂的字詞,我會查一查字典,找一找出處。讀到好詞好句的時候,我會如獲至寶地記錄下來,情況有點像一個寫閱書報告的小學生,希望學以致用。

(你溫書、我看書 - 好一個「雙書也是雙贏的局面」。)

白駒過隙,轉眼又渡過了15年人生,結婚、組織家庭、進修、遠行,不能避免的是總有令人灰心、無奈、失敗甚至憤怒的時候。每當面對鏡子,單對單真誠地面對自己的一刻,很想把那些負面情緒,甚至自己的黑暗面也訴諸文字。但每次動筆寫了幾句後,總會想到一個有關「兩個朋友在沙灘上」的故事。

「被朋友打過一下的事,寫在沙上,讓它被海水沖去。」

「被朋友救過一次的事,刻在岩石上,讓它鉻記於心。」

刪去海量的不快,記住一點點的好,不是要隱惡揚善,只是想讓以往積極的自己推動未來的自己繼續選擇良善,並將這些快樂分享給別人,也讓自己有更大的力量去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

這些年來,自身累積的經驗好像改變了寫的文章,但經過15年來與文字交往的歲月後,我方發覺 一 

「我的經歷改變了文章,但文章同時亦改變了我。」




我的寫作歷程︰

2009年3月28日 - 個人第1篇的網誌文章分享

2013年10月31日 - 有十多萬VIEW的YAHOO BLOG關閉,搬家到GOOGLE

2024年4月20日 - GOOGLE BLOG 瀏覽人次達到十萬

2024年5月11日 - 個人寫下了第500篇的網誌文章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