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家書(四) - 暗黑廚神的光輝歲月

「姐姐煮得唔好食!」
「煮得咁辛苦唔好嫌三嫌四好喎!」
幾年前我明明還很享受聽小朋友們牙牙學語地亂說一通,今時今日卻對口不擇言的他們感到有點厭煩。
「你地無煮個飯點會知辛苦!?」
「爸爸你都冇啦!」
「咩冇...」
>>>>>>>>>>>>>>>>>>>>>>>>>>>>>>>>
小時候很少在外吃飯的我們,口味好惡都是來自嫲嫲的菜。我們當然不喜歡她的隔夜矮瓜,但她的茄汁豬扒,永遠都是我們配級下秒殺的項目。第一二碗飯已把豬扒吃得一乾二淨的時候,即使第三碗是「撈汁送飯」也要嘗盡剩餘的豬扒味。
「嫲嫲,方太這一道菜你也可以弄。」
邊看婦女新姿,我一邊問嫲嫲,心想方太這道菜一定比矮瓜好味。
「我才不會用這麼多油炸一件豬扒...」小朋友就是眼內覺得好看便是美味,成年人看的不單是外觀、更是成本、實際需要。

升中了,初次走出家門的我也開始嘗試了街上的味道。味精、油膩的速食味道。對家貨真價實的味道反而變得不是很珍惜。明明從校回家才十分鐘腳程,午膳時偏偏想跟同學到茶記吃個黑椒腸仔或吉列豬扒飯。吃味精其一,跟同學在葵盛新區游走的日子也是很美妙。那段初中的日子,成績又不佳,但家人對幾個學期排尾二的我也沒有甚麼話說。回想起來,這種輕鬆學習的感覺是不錯吧。

(童叟無欺,真係考尾二...)

中五的生活,大致是溫習預備會考吧。偏偏在這個"搏殺"的時刻我開始了一個新嘗試.....

那個年頭,年越90的祖母身體開始不太好,也開始多了進出醫院的時候。大哥已經跟爸爸一起工作、二哥則上了大學也多在宿舍,平日在家的大概只有我。這個時候爸爸回家吃的是甚麼?

這個時候,放學後我先到醫院探嫲嫲,之後由瑪嘉烈步行40分鐘回葵芳買餸.....再煮飯。

煮飯嘛,,,,我記得我最在行的當然就是煮飯。阿嫲教落﹕一殼鷹嘜米等於三碗飯,洗完米把手掌平放在米上,加水直到水浸過手背就剛好。當然理論歸理論,吃半生米、半粥的時候也不少,但這已是我最強的烹飪項目。

飯算是解決了,初心者當然是炒熱罐頭食物最好了。午餐肉、腸仔、沙甸魚,那個時候覺得自己「都幾叻」,懂得弄一餐有魚有肉呀......不過,不學無術的我居然還有勇氣試試炒菜心 + 雜豆炒蛋。炒菜嘛,一大堆菜塞滿了整個鑊,蓋上幾分鐘後一開會變小的感覺很神奇....不過,自覺總是鹹了點。

雜豆炒蛋就是祖母的拿手菜,我也希望自己弄一下。不過理想跟現實總是有落差,炒到散晒既蛋,半生熟的雜豆,間中還附送一些蛋殼碎....幸好沒有讓嫲嫲品嘗。

煮者固然勇氣可嘉,吃的更是仁者無懼。難得的是爸爸不發一言的回家有飯就吃。直到有一次。未學好行去學走的天才小廚師又有新搞作。

「浩,豬扒沒有醃嗎?」這次是爸爸第一次回應。

「甚麼是"醃"?」我心中也奇怪,明明在豬扒上加上茄汁、豬扒顏色也很「橙」,為何豬扒竟會沒味?

「就是加豉油、豆粉、糖溝均豬扒再放一會,豬扒的肉才會有味。」

原來如此!沒味的豬扒,爸爸還是吃下了。之後爸爸更親身示範如何醃肉。


(時至今日每次見到"醃"好的食物都會想起這樁往事.....)

學煮飯的時光算是美好吧?幸好.....「可惜」這段日子不太長。
也許爸爸也體會到我的極限已到,(還是他忍耐的極限已到?或是不想嫲嫲受苦....)在嫲嫲出院時也請了一位姨姨幫忙做飯。

>>>>>>>>>>>>>>>>>>>>>>>>>>>>>>>>>>>>>

「咩冇煮過飯?........只是難吃到一個點。」我跟我的孩子們說。

有一次跟爸爸吃飯時談起此事。是因為不懂搭車所以要步行回家?為何不乾脆叫外賣?天曉得。

我已不太懂當年的思維,只是我明白了父親向我親身示範了甚麼叫﹔「擺上甚麼便吃甚麼」

因為,世上最難吃的我倆也嘗過了。「最壞的時代,往往也是最好的時代。」
(麥太整完我去呃LIKE而已。)

下回: 家書(五) - 積極不干預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